逻辑哲学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逻辑哲学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系统探讨逻辑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探讨了如下12个论题:什么是逻辑哲学,意义理论和逻辑类型,摹状词和名称理论,“是”(tobe)的逻辑哲学分析,推理、后承关系和蕴涵,形式化方法的哲学考察,模态的形而上学,逻辑真理的性质,逻辑悖论的反思,归纳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逻辑中的本体论承诺,逻辑究竟是什么。

书中以作者近十年所发表的有关逻辑哲学的5篇重要论文作为附录。

作者简介

作者陈波,195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领域为逻辑学和分析哲学。先后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大学做访问学者或合作研究各一年。

代表作品:《逻辑哲学研究》《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逻辑学是什么》《逻辑学导论》《逻辑学十五讲》《逻辑哲学》《理性的执著:对语言、逻辑、意义和真理的追问》《悖论研究》《思维魔方——让哲学家和数学家纠结的悖论》《与大师一起思考》等。在哲学和逻辑学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英文论文,其学术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学术奖励。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出版说明

序言

《逻辑哲学导论》序言[1]

第一章 什么是逻辑哲学?

一、逻辑哲学的兴起

二、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

三、逻辑哲学与语言哲学

四、逻辑哲学与数学哲学

五、逻辑哲学的主要论题

第二章 意义理论和逻辑类型

一、观念论和逻辑中的心理主义

二、指称论、真值条件论和外延逻辑

三、精致的指称论和内涵逻辑

四、使用论和自然语言逻辑

第三章 关于摹状词和名称的理论

一、摹状词理论

1.罗素的理论

2.斯特劳森的观点

3.唐奈兰的观点

二、名称的描述理论

1.弗雷格的观点及其评价

2.罗素的观点及其评价

3.簇描述理论

4.相反的方案:自由逻辑

三、名称的因果历史理论

四、名称的新描述理论

第四章 “是”的逻辑哲学分析

一、存在理论

1.存在和本体论

2.存在究竟是不是谓词?

二、外延理论

三、内涵理论

四、同一理论

五、扩大理论

六、相似理论

七、语用理论

八、实体—属性理论

九、概要性评论

第五章 推理、后承关系和蕴涵

一、推理的有效性和蕴涵

1.蕴涵与推理的关联

2.后承关系的一般特征

二、实质蕴涵和形式蕴涵

三、严格蕴涵

四、相干蕴涵和衍推

五、直觉主义蕴涵

六、反事实蕴涵

七、自然语言中的推论

八、应用特例:语义蕴涵

九、结语:为实质蕴涵辩护

第六章 对形式化方法的哲学考察

一、形式化的一般程序及其本质

1.做预备性研究

2.构造形式系统

3.步骤Ⅲ:元逻辑研究

二、模型:从现实世界到可能世界

1.现实世界模型

2.抽象、一般的模型

3.可能世界模型

三、希尔伯特规划和形式主义

1.希尔伯特规划

2.形式主义

四、形式化方法的作用和限度

1.形式化的必要性

2.内在的局限

第七章 模态的形而上学

一、模态逻辑简述

二、指称的晦暗性:同一替换和存在概括

三、对象的增殖:内涵对象和可能个体

四、de re模态和本质主义

五、有关可能世界的问题

1.可能世界的定义问题

2.可能世界的本体论地位问题

六、跨界同一性和跨界识别

1.跨界识别是一个伪问题

2.跨界识别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 逻辑真理的性质

一、真理论的逻辑构造

1.真值承担者

2.符合论和塔斯基的真定义

二、经典逻辑中的逻辑真

三、哲学逻辑中的逻辑真

1.扩充系统:有效性的不同等级

2.择代系统:冲突和挑战

四、分析性和逻辑真理

五、必然性和逻辑真理

1.“必然性”词义辨析

2.逻辑真理的相对必然性

六、先验性和逻辑真理

七、逻辑真理的可修正性

八、关于“思维基本规律”

第九章 对逻辑悖论的反思

一、悖论的定义和类型

1.究竟什么是悖论?

2.悖论的类型

二、悖论产生的原因

1.悖论与自我指称

2.悖论与否定

3.悖论与总体、无限

三、主要的悖论解决方案

1.关于“解决方案”的要求

2.公理集合论的解决

3.罗素的类型论

4.塔斯基的语义学

5.克里普克的真理论

6.某些新近的发展

四、关于悖论的一些思考

1.自我指称是不是合法的?

2.悖论是不是逻辑矛盾?

3.悖论问题能否获得最终的解决?

第十章 归纳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归纳推理和归纳问题

1.什么是归纳推理?

2.归纳问题和归纳悖论

二、演绎主义和先验论的辩护

1.演绎主义辩护

2.先验论和约定论辩护

三、归纳主义辩护和概率逻辑

1.归纳主义辩护

2.归纳概率逻辑及其问题

3.波普的反归纳主义

四、归纳问题在逻辑上无解

五、归纳的实践必然性

六、一个全面的归纳逻辑研究纲领

第十一章 逻辑中的本体论承诺

一、量词和本体论承诺

1.量词的两种解释及其哲学后果

2.蒯因论本体论承诺

二、逻辑中的唯名论和柏拉图主义

三、类、性质、关系、命题等的存在性

1.类、性质、关系是否存在?

2.命题是否存在?

3.可能个体是否存在?

四、存在的三个层次或类型

1.实体性存在

2.依附性存在

3.观念性存在

第十二章 逻辑究竟是什么?

一、关于逻辑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观点

1.实在论的逻辑观

2.反实在论的逻辑观

3.两种逻辑观的其他差异

二、思维、语言、实在和逻辑

三、逻辑和非逻辑的划界标准

1.问题的提出

2.划界的哲学标准

3.划界的形式标准

4.逻辑学的分类

四、逻辑的一元论、多元论和工具论

附录一 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体系[1]——“truth”的三重含义辨析“

一、“语句的真”:只有一个真概念

二、原子论的“真理”概念:真的语句

三、整体论的“真理”概念:理论体系

附录二 逻辑的可修正性”再思考[1]

一、小引:一个严肃和困难的话题

二、概念澄清:“逻辑”和“可修正性”

三、经典逻辑不能完全证成自身

四、逻辑抽象的三层模型

五、逻辑系统的构造程序和评价标准

六、逻辑的可修正性为什么难以被认同?

七、结语:逻辑中的可错论和可修正论

附录三 逻辑:一个生长和变动的概念[1]

一、客观形态的逻辑和理论形态的逻辑

二、弗雷格的反心理主义

三、逻辑与人类思维

四、向人类的实际思维领域进军

五、批判性思维和非形式逻辑

六、法律与逻辑:法律逻辑

七、逻辑理论形态的多样性

八、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逻辑?

九、“思维四律”的特殊地位

十、逻辑的可修正性问题

附录四 归纳问题:罗素与金岳霖[1]——中西哲学交流的一个案例

一、一个简短的历史回顾

二、休谟问题及其影响

三、罗素对归纳的证成

四、金岳霖对归纳的证成

五、比较和评论

附录五 “休谟+康德+笛卡尔”如何可能?[1]——读《贝叶斯方法与科学合理性——对休谟问题的思考》

一、引言

二、休谟关于因果必然性和自然齐一律的怀疑论证成立吗?

三、休谟持有激进的归纳怀疑论吗?

四、归纳辩护:用康德来补救休谟?

五、借题发挥:用笛卡尔来补救康德?

六、对一套新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逻辑哲学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201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波。

得书感谢您对《逻辑哲学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7)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
陈法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从儒学发展史的角度及易学哲学的高度,提炼出陈法哲学思想研究的若干重要命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系统研究;同时注重研究的学理性,紧密贴近陈法思想的本原,既深入挖掘陈法哲学思想丰富的内涵,又充分展现其独特个性色彩。本书使陈法哲学思想的原貌得以完整呈现,为系统研究中国易学和儒学发展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贵州地方思想文化,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相对与绝对的关系视角,在全面挖掘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剖析历史与价值、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价值与评价等的关系问题,并从共时态角度将新康德主义的思想与同期学者的理论做横向比较,打开新康德主义价值论的对话空间;从历时态的角度开启新康德主义价值论与现代价值论对话的广阔空间,整合当代价值论的思想资源,加深对相对与绝对价值关系的理论意义的理解。
杜威探究型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探究”为核心范畴,把杜威的哲学标示为一种探究型的哲学思想,打通探究、知识与逻辑之间的关联,并且通过社会探究这一范畴,使杜威哲学过渡到社会层面,杜威哲学的整体面貌得以显现;概括了杜威哲学的五个基本方法论,并将其用于分析杜威的各个哲学领域,从而使杜威哲学的晦涩和模糊变得清晰而生动;着重关注杜威的逻辑理论,探讨杜威早期的逻辑思想和后期逻辑思想的关联。
汤普森历史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五章:汤普森及其思想概述、汤普森思想理论的形成、汤普森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汤普森历史哲学的历史建构、汤普森历史哲学的政治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