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如果说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近百年来人类经历过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被冠以“大萧条”,闻名至今;那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更是从没有的,可以将其带来的冲击称之为“大隔离”。只有清晰地评估直接受冲击的程度、产业、群体和地区,才能对“大隔离”产生的影响有清晰的把握,政策才可能产生好的和长远的效果。
首先,疫情对全球的供应链和需求形成了双重打击。通常的划分,首波冲击界定为来自中国的供给,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供应链中心市场之一,疫情导致部分市场停工停产。第二波冲击来自欧美的需求,随着疫情扩散,欧美经济活动减缓,乃至暂停,反过来使得中国的外贸订单搁置或减少。第三波冲击则来自一些大型发展中国家的疫情冲击。不过,在这些纷至沓来的冲击下,令人关注的,还是这些冲击可能对全球的供应链布局带来的影响。
其次,无论是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的角度,还是全球经济互动的角度,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分化的全球化阶段。过去40年,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供应链和产业链基于经济原则在全球高效率分布,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当前面临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完全地退回逆全球化路径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符合相关国家的总体利益。在疫情的冲击下,原来已经隐约呈现的分化趋势会逐渐凸显出来。
此外,疫情也在推动着金融市场的变革,原来一些比较模糊的、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趋势不是十分明朗的金融变革,因为新冠疫情的出现而明显加速。比如,在疫情发生之前,线下业务向线上的转移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市场培育投入和迁移历程,但在疫情的倒逼和推动下,线上会议、线上教学、线上金融服务等业务大幅度提升,加快了产业业态转换的进程。
在此背景下,本期《北大金融评论》聚焦“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从经济、金融、产业等多个维度,具体探讨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增长、全球化、债务、知识产权、公共治理等问题,思考金融科技、消费、生物医药、全球供应链等产业转型路径,评析政府救市、纾困举措及相关政策等。这些对“大隔离”时代新的全球经济状况、经济规律、经济趋势的研判,不仅汇聚了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经济学者、专家回应当下重大、紧迫问题的专业思考,更体现了他们对时代的历史责任和社会关怀。
身处动荡之中,常常让人想起邱吉尔的名言:一定不要浪费每一场危机(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如若将此次应对疫情冲击的过程视作一次自我审视的经历,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乃至把握好由于疫情冲击而更为显现的变革趋势,也可能会从某些方面推动经济与金融的新发展。多年后,当巨浪退去,尘埃落定,人们会真正理解这种反思的深意。
章节目录
卷首语
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
染病的地球和医治的良方:从新冠疫情看世界可持续发展
新冠大流行与疫情经济学
全球经济恐难强劲复苏VS.全球化趋势没有下降
新冠疫情的宏观经济学分析
中美经济脱钩损人不利己
大流行病冲击下的全球债务风险
全球金融动荡背后的深层次根源
市场巨震下美联储救市策略及长期隐患
美国金融动荡的根源与资产组合理论新走向
在不确定局势中寻找确定
原油价格向何处去?
新冠疫情对中国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近忧与远虑
疫情冲击下的创新和知识产权体系
“后疫情时代”的金融科技价值
疫情是否催生美国金融科技新变化?
如何拯救疫情下的消费行业?
“后疫情时代”的生物医疗投资新方向
理论
国际前沿研究
宏观
全球疫情三大后遗症:民粹、脱钩、通胀
美联储会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吗?
解读
深度解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多层次金融科技标准体系
前沿
金融监管科技的发展与实践
银发经济
年金投资的精细化管理
人物
一个行为经济学家眼中的人类本质
金融家论坛
银行家悖论的“解悖”
新形势下城商行高质量发展之路
商业银行数据治理的问题、趋势与挑战
随笔
新冠疫情下的人性危机与测试
城市的失败?
疫情动荡下的财富管理方式
呼唤新英雄,恢复新秩序
品读
叙事是一种经济行为
新书压卷
北大金融评论(季刊)2020年第3期是2020年由广东《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北大金融评论(季刊)2020年第3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