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国家、文化对话的视角,专门聚焦德国的中国能力以及中国的德国能力。
内容简介
本研究希冀填补此空白,促进中外、中德学界和社会的相互理解与交往。本书以2017年12月在同济大学举办的“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国际研讨会论文为基础,另向国内外专家学者专门约稿,以及收录本领域术有专攻的学者相关论文,围绕“作为话语的中国”、“德国的中国能力”和“中国的德国能力”三大单元,从不同学科视角,聚焦历时与共时的中国性、现代性、中国认同等核心概念,并结合中德双方各领域、各层面交往的具体实践,探讨德国的中国话语以及相应的能力建设。同时,反映德国历史经验的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及其主动构建的德国形象,以及中国首先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德国能力,也为德国的中国能力提供了参照。
作者简介
编者胡春春 ,1972年生,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副教授,德国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中心研究员。研究重点为现当代德语文学、德意志文化和中的文化交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前言 把脉中德文化对视、对话与交往
第一部分 基础篇
歌德的智慧:文化的普遍与特殊
何以为中国
一个有关中国工程或何为中国性的个体阅读
德国哲学中的中国思想
儒学拯救世界
测定“德国文化”?
第二部分 德国的“中国能力”篇
强化“中国能力”之路径
跨文化的“中国能力”
中德相互认知需要怎样的能力建设?
柏林工业大学的“中国能力”建设
卡尔·阿恩德和现代汉语教学的专业化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能力”
德国政界如何看待中国
第三部分 世界和中国的“德国能力”篇
供中国参考的“德国能力”
“德国能力”
中国大学生的“德国能力”培养:历史与现状
提升中国留德学生的“德国能力”
后记
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胡春春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