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牍校读及所见制度考察

秦简牍校读及所见制度考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简牍学家陈伟先生研读秦简及考察秦简所见名物制度的成果。

内容简介

书中将文本考释与名物制度辨析紧密联系,相关内容或可更新现有认知,或提出更为公允的见解,进一步推动了秦简牍的深入研究,丰富了对先秦秦汉史的了解与认识。

作者简介

编者陈伟,历史学博士,简牍学家,武汉大学教授,现任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简帛》集刊主编;兼任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起)、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2007年3—6月)、韩国木简学会海外理事(2008年起),主要从事战国秦汉简牍与战国秦汉史研究。

曾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03JZD0010)、“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08JZD0036)首席专家。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个人专著6部,主编专著、专刊20余部,《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十卷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著作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凡例

第一章 秦代几个字词的年代考察

第一节 避讳“正”字问题再考察

第二节 “臣妾”“奴妾”与“奴婢”

第三节 “辠”与“罪”

结语

第二章 关于文书制度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令史可”与“卒人可”

第二节 “手”与“半”

第三节 “检”与“署”

第四节 行书方式

结语

第三章 岳麓简先王之令解读

第一节 泰上皇之令的释读

第二节 昭襄王之令的释读

第三节 先王之令“复用”的年代

第四节 秦令的制定与时效

结语

第四章 里耶简所见“田”与“田官”

第一节 “田”或“田部”

第二节 田官

结语

第五章 里耶简所见迁陵县的“库”

第一节 职掌

第二节 吏员

第三节 徒隶

第四节 相关问题

结语

第六章 里耶简所见行政与算术

第一节 算术在行政中广泛应用

第二节 几种记数文书的新资料

余论

第七章 秦汉简牍中的“隶”

第一节 资料著录与研究

第二节 隶的身份特征

第三节 隶的存续及渊源

结语

第八章 岳麓简所见“徒隶”的生存状态

第一节 衣裘者赤其里而反衣之

第二节 “斩左止”与“傅踊”

第三节 不从事公勿禀

第四节 庸(佣)为它作务

结语

第九章 “发徭”与“券徭”

第一节 为券

第二节 发徭

第三节 券徭

结语

第十章 秦与汉初律令中马“食禾”释义

第一节 简文释读的讨论

第二节 “食”“禾”内容的推测

余论

第十一章 岳麓简“质日”初步研究

第一节 历表复原

第二节 城邑地理和交通路线

第三节 “失以纵不直论令”

第四节 “质日”的主人与岳麓秦简的年代

结语

第十二章 法律类简册校读

第一节 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

第二节 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法律答问》

第三节 睡虎地秦简《封诊式》

第四节 龙岗秦律

第五节 岳麓秦简奏谳类文献

第六节 岳麓秦简《尉卒律》

第七节 岳麓秦简奔警律

第十三章 数术类简册校读

第一节 睡虎地秦简日书《马禖祝》

第二节 睡虎地秦简日书《七畜日》

第三节 放马滩秦简日书

第四节 放马滩秦简日书《占病祟除》

第五节 岳麓秦简《占梦书》

第六节 岳麓秦简《数》篇

第十四章 其他秦文献考校

第一节 秦汉简牍《葉书》刍议

第二节 《为吏治官及黔首》识小

第三节 《始皇廿六年诏书》平议

第四节 《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校释

第五节 秦封泥“河外”刍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秦简牍校读及所见制度考察是2017年由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作者陈伟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秦简牍校读及所见制度考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宋韵文化简读 电子书
本书是对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宋韵文化”的全方面解读。
清代理藩制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研究清代理藩制度的集大成之作。
英国对法战略的历史和政治学考察(1914~1929) 电子书
本书主要分析和论述了1914~1929年英国对欧洲大陆和平外交战略的成因、演进和影响。
《旧制度与大革命》解说 电子书
带你感受《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名著的超凡魅力。
经纬度丛书·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 电子书
适读人群 :大众 这是《大秦赋》没有说出的真相,两千年里的封建王朝盛世背后的隐秘所在。 只有在史料的字里行间,才能一点点拼凑还原出那些不为人知的帝王权力规则。 从秦汉到明清的两千多年里,版图一直在变化,王朝不断在更迭,英雄人物在辈出,新品种食物在引进,工艺技术在増多,而底层民众的艰难生活,似乎从未有过大的改变。 那么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是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构造出了秦帝国,此后的历代王朝就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无论历史怎样向前,秉持秦制的统治者们用商鞅、韩非之道治国,而讳言自己是商鞅、韩非的信徒,这也是两千年秦制帝国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