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青集

帘青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散文家陈从周先生的“生活趣味集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中国文化大家、一代名士陈从周的第三部随笔散文集,内中收录陈从周80年代的游记、文化随笔以及园林论稿。

其中包含考察厦门、海盐等地的游记,浓缩精简的园林论稿,充满趣味的杂谈:谈风、谈影,吟诗、赏画,品茗、饮酒,更兼谈野史珍闻、风味小吃、各类行当……以及与梅兰芳、周叔弢、梁思成、苏步青等文人艺匠的往来旧迹。全书驰笔日常生活间,尽显陈从周的犀利与风趣。

作者简介

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别名梓室、梓翁。同济大学教授,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尤其对造园具独到见解。著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梓室余墨》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贫女巧梳头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明清园林的社会背景与市民生活

郭庄桥畔立斜阳

历史文化名城

说“屏”

说“帘”

说“影”

水边思语

天工园

先绿后园

与少年们谈园林

不到园林,怎知游客如许

钟情山水 知己泉石

水竹宜人

轻风柔波

蕉叶钟情

造风景还是煞风景

园林清议

曲水青溪 夕阳红半

鸟语花香

园林分南北 景物各千秋

谈谈色彩

“三好坞”谈往

秋水

淡妆西子

春帆得意上高邮

香港侧影之一

香港侧影之二

香港侧影之三

香港侧影之四

香港侧影之五

说绍兴

厦门第一泉

东游鸿爪

定亭记

重建阳谷狮子楼记

铭语小记

陈墓砖瓦馆

梅亭话旧

不要忘了这颗明珠

说桥梁

贝聿铭与贝寿同

周叔弢与扬州小盘谷

瘦影

老师和笔砚

“香”思

我的第一本书

丰实在望

也说师道

书边人语

读书忆旧

杂书要有目的地读

《理想·生活·学习》读后

写给同济大学函授同学

课余沉思

乐莫乐新相识

春兰乍放话昆曲

外国人看昆剧

大学生看昆剧

昆剧与建筑园林

山谷清音

希望昆剧去海盐

贝聿铭苏州听曲

清丑

《吴之翰诗词集》跋

《朱蠖公(启钤)先生九十寿言集》序

《旧藏饼饵干鲜果品货单》序

《中国古典名园》序

《徐志摩全集》序

徐志摩白话词手稿

徐志摩日记的发现

读《林徽因诗集》

俞陛云《蜀輶诗记》序

《朱屺瞻年谱》序

《艺坛侧影》序

园林春色如许

《中国古代苑囿》序

读《红楼识小录》

《红楼梦风俗谭》序

《园林揽胜》序

《旧城新录》序

《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序

《园林美学》序

《杭州园林》序

《昆山亭林公园导游册》序

影印明《鲁般营造正式》序

《花鸟鱼虫》序

向晚的五月天

鬓影衣香

说“茶”

说“兰”

不毛之地

艺菊歌

阿Q的帽子

花边人语

迎春寄语

佳节又而今

国民党党歌的作者

“有路”和“有数”

“请示”与“研究”

说“鬼”

踢足球

阿Q同乡

怕君着眼未分明

必也正名乎

废话也许有益

老年人要“老实”

校书扫落叶 无错不成书

文章写给外行看

新岁说戏

从大饼油条说起

行路难

观事于微

狮子吃垃圾

闲话“请客”

“〇”字的妙用

余卖柴

闲话《朝花》

编辑的甘苦

博大精深

后记

帘青集是2025年由领读文化出版,作者陈从周。

得书感谢您对《帘青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梦回红山——龙缘阁藏品集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珍藏的大量红山文物,从各个角度展示古物之美。除赏析和鉴定红山古文物的文字之外,还涉猎与藏品相关的典籍、古史、古人、传说、故事等渊博的红山文化和历史知识。
寻俗集:钟小馗寻趣味民俗 电子书
宗帅、赵伯衡编著的《寻俗集(钟小馗寻趣味民俗)/漫画民俗系列》通过节庆民俗、二十四节气、生活礼仪、食在有福、技艺传承、人生礼仪五个章节分别诠释中国人世代积累的生活智慧,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人物钟馗为原型创造了诙谐幽默的形象“钟小馗”,以一种轻松好玩的方式讲述中国民俗之趣。书中插图均由手绘水墨画完成,以创新的手法编排整理了我国的文化遗产,表达了作者宣扬传统文化价值并愿加以传承的诚挚之心。本书可以说是一本
本淳学洽 薪尽火传:周本淳先生百年诞辰纪念集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遗文选登、生平履历、治学风采、人生剪影、悼诗一束、恩泽难忘等,具体收录《我的治学经验》《周本淳先生年谱》等文章。
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丁甘仁学术经验集 电子书
丁甘仁系一代名医大家,又为现代中医教育的奠基人,近现代中医名家大多出自其门下,继而形成丁氏学派。本书上篇介绍丁甘仁生平史略,中篇讲述丁氏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验方,下篇选述经典医案、医论,附篇为丁甘仁创办中医学校的相关内容。本书可供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海派中医研究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