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人文主义大师斯坦纳对人类当下处境的大胆陈述与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对西方思想、文学、宗教和历史中的创造观念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探索。作者斯坦纳反思了我们谈论初始的不同方式和弥漫于千禧年末人类精神中的“疲劳”,以及我们在讨论西方艺术和文化终结时那持续变化的语法。以其众所周知的优雅风格和广博深邃的知识,斯坦纳深入探讨了人类精神的驱动力和我们对西方文明不断延长的午后阴影的感知。
本书通过漫谈希伯来圣经、科学和数学史、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和保罗·策兰的诗歌等不同主题,斯坦纳考察了人们在20世纪是如何对未来时态(希望之存在)的合理性和可信性产生怀疑的。
斯坦纳认为,技术和科学可能已经取代了艺术和文学,成了人类文化的驱动力。然而,他也告诫我们,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以重大损失为代价的。仅靠技术和科学的力量,无法阐明有关价值、信仰和意义等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乔治·斯坦纳,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熟谙英、法、德等数国语言与文化,执教于牛津、哈佛等著名高校。主要研究语言、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二战”大屠杀的影响。美国文理学院荣誉会员,曾获法国政府荣誉团骑士级奖章、阿方索·雷耶斯国际奖等多项殊荣。代表作有《语言与沉默》《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致谢
第一章 太初造物
造物的时间性
回溯太初
创造太初的叙事性
存在或虚无:何为太初?
表征太初的符号
为什么要造物?
造物的原始动力
谁是造物者?
第二章 存在
形上之道与形下之物的交融性存在:“道成肉身”
存在与时间
存在的创造性生成
存在的持续性创造
存在赖以生成的先在概念
第三章 作为被造之物的存在
造物中概念的时间性存在
时间维度上走向合一的形上之意和形下之言
存在:存在的否定之否定
隐与显:非存在的存在
艺术创造的先在性和可能性
创造的预制性构件和原型性对象
存在的客体性和主体性特质
第四章 形上纯粹性创造和形下现实性创作
数学的形上纯粹性创造及其美学内涵
纯粹性创造与应用性创作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形上纯粹性创造走向形下现实性存在
形下个性化创作中形上纯粹性创造之美和真
形下创作的社会性
形下创作的时间性
第五章 形下创造
创造赖以发生的语境
创造赖以实现的媒介
神圣的创造媒介:非书面文字
创造的百宝箱: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
全球化网络时代的超级新创造
不同时空创造主体的创造
再次审视“创造”和“发明”
结语
造物的文法是202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乔治·斯坦纳。
得书感谢您对《造物的文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