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研究探讨宋元文法理念差异与冲突。
内容简介
宋元文章学发达,文法论成为文章学的核心内容。
本书针对宋元文章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南宋阶段的现状,将宋元文法论看作一个整体,把北宋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文论纳入考察范围,根据宋元文法论体系建构的实际情况,着重探讨了以“文章正统”的确立为主的师法对象认定、“辞涩言苦”与“简而有法”等文法理念之间的差异与冲突等内容。
全书从文章学角度重新解读了以“自然成文”为标高的“作文之大法”,并介绍了宋元文章学家在字句锻炼与篇章安排布置等“定法”方面的探索与理论总结,充分展现了宋元文法论的理论水平及其动态发展进程。
作者简介
作者陆德海,1974年生,江苏淮阴人,199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任教于淮阴县渔沟中学,后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师从张毅先生攻读中国古典文学,2006年取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一、文法论发展与文章学的成立
二、宋元文法论的基本属性及其内容体系
第一章 宋元文法论的兴盛原因
第一节 文章学的历史积淀
一、“观法”:“道法自然”的文章学发生意味
二、“书法”:文法论的奠基
三、“巧而碎乱”:文法论中“影响的焦虑”
第二节 理性精神的激发
一、“道理最大”:宋人的“实践唯理主义”
二、“合理”:文法论作为“批判的法庭”
第三节 科举制度的推动
一、“规矩准绳”:文法在科举中的导向作用
二、“以古文为法”
第二章 “博览以精阅” 师法对象的认定
第一节 “作文之法备于六经”
一、“文本于经”说的倡导与反思
二、“文本于经”的不同归趣
三、“师经必先求其意”
第二节 “子史精华”的拣择
一、细大不捐的“精语”、“法语”
二、“得吾心”:别具只眼的家法路数
第三节 “文章正统”的认定
一、“近师吏部”
二、“皇朝文统”的确立
第三章 “摩体以定习”: 文法理念的争执
第一节 “辞涩言苦”与“自然成文”的对峙
一、“辞涩言苦”的源流
二、“辞涩言苦”与“自然成文”两种文法理念之争的焦点
第二节 “简而有法”说开启的文法论之争
一、“事信言文”的文章学旨趣
二、“简而有法”说的学理依据
三、“文字简略”:“简而有法”实现“春秋书法”文章学转化的第一步
四、“文简意深”:“简而有法”实现“春秋书法”文章学转化的第二步
第三节 “简而有法”说的回响
一、“曲当绳墨”的江西体
二、“活法”:“有法”、“无法”的整合
三、“奇”与“正”、“繁”与“简”之辩
第四章 “驯致以怿辞”: 作文大法的发明
第一节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一、“论文以意为主”
二、“无厌空且静”
第二节 “辞达而已”
一、“求物之妙”与“观物之极”
二、从“了然于心”到“了然于口与手”
三、“无法复可说”之说
第五章 “禀经以制式”: 文法规则的总结
第一节 “文字自有稳当底字”
一、“字少意多,文字立节”
二、“作文自有稳字”
三、“下字既工,则句语自然挺拔”
四、“文字之妙,只在几个助辞虚字上”
第二节 “作文不难,难于练句”
一、“推求其词源,择用其句法”
二、“夺胎换骨”与“句字多少”
三、“相错成文”与“倒语之法”
四、“取其自然”与“警策”、“语新”
第三节 “文章必谨布置”
一、“作文之法,尽在是矣”
二、“起结二法,在作文家最为难事”
三、“务总纲领”与“势必相依”
主要参考文献
宋元文法论是202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陆德海。
得书感谢您对《宋元文法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