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华人寺庙与民间信仰

缅甸华人寺庙与民间信仰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缅甸学者对当地华人寺庙与民间信仰研究的成果。

内容简介

全书拟分三篇:

上篇追溯中国民间信仰传播历史、途径、分布情况和奉祀的神祈及类型。作者以图片介绍缅甸几个重大城市(如仰光、曼德勒、丹老及其他市镇)的华人寺庙览胜(亮点有1965年被收归国有的两座庙:①曼德勒观音古庙,目前经缅甸政府教育部允许广东公司领头正在修复。②政府归还板庭梧市主祀王爷神明的护福宫,福建族群已重建该庙);

中篇主要是寺庙社会活动及功能研究,华人寺庙对缅甸社会尤其是当地华人社会的影响;

下篇主要是作者近几年对缅甸华人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如泉州马甲与仰光岱枝两地以“兴福尊王”王公信仰结缘,缅甸吴氏后裔反哺祖籍马甲镇的文章)。

作者简介

作者杜温(MsDawWin),女,缅甸华裔,暨南大学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缅甸华侨华人研究。出生于缅甸仰光,略懂佛经巴利文和中国古文。获缅甸仰光大学学士学位(英语专业)、仰光外国语大学文凭(日语专业)和中国武汉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本人也专注缅甸华人庙宇和民间信仰研究,成果中有“ChineseTempleinMyanmar”(图文稿)、“ReligiousLanscapeofChineseSociety”(2011年参加世界海外华人研究会举办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中国《八桂侨刊》2016年第3期还发表了“缅甸华人庙宇:连接缅甸与东南亚和中国的寺庙网络”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图片目录

序言

谢启

前言

上篇 定义 研究 传播

第一章 定义、研究、传播

第一节 民间信仰的定义

第二节 研究回顾

第二章 缅甸华人民间信仰传播

第一节 早期移民与民间信仰

第二节 民间信仰传播的途径

第三节 神祇和类型

第三章 华人寺庙传播历史

第一节 缅王统治时期

第二节 英属缅甸帆船贸易兴旺时期

第三节 汉传佛教植根仰光

第四节 早期家族庙

第五节 缅甸政府资政时期

第六节 1964年收归国有政策的产物

第七节 宗亲香火转型公庙

中篇 功能 仪式 影响

第四章 寺庙功能和活动

第一节 宗教场所

第二节 庙宇与坟山:凝聚和整合社群

第三节 社会功能:慈善、教育、文化三大元素核心价值

第四节 与时代同行:关怀当地和国际交流

第五节 建立国内外神缘网络

第五章 仪式

第一节 传统节庆

第二节 神明诞辰祭拜仪式

第三节 祭祀祖先

第四节 古刹建庙仪式

第五节 重建或重修庙宇落成开光仪式

第六节 国际信仰文化联谊会

第六章 对缅华社会和当地社会的影响

下篇 作者相关研究论文

第七章 庙宇篇

第一节 缅甸华人庙宇:连接缅甸与东南亚和中国的寺庙信任网络

第二节 保存和保留缅甸华人历史古刹

第三节 沿革与模式:浅析缅甸华人古庙管理

第八章 民间信仰篇

第一节 浅析观音菩萨信仰在缅甸的传播与传承

第二节 缅甸仰光甘白离散华裔的玄天上帝信仰

第三节 闽南神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民间文化使者

第九章 信俗篇

第一节 缅甸华人“王公”信俗:从吴氏香火到“非遗”展演

第二节 “朱府王爷”下南洋再到仰光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缅甸华人寺庙与民间信仰是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缅甸] 杜温。

得书感谢您对《缅甸华人寺庙与民间信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民间文化的多维视域 电子书
本书分为民俗与生活、民俗学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史、禁忌民俗、饮食文化等部分,主要包括:关于民俗生活魅力的随想;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等。
中国民间文化概论 电子书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校同类课程的通识教材,也可以作为一般读者了解民间文化的入门读物。
岩石上的信仰:中国北方人面岩画 电子书
中国北方人面岩画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阴山、桌子山、贺兰山,以及赤峰为主要的分布区域。借鉴考古类型学的方法,本书对中国北方系统中的人面岩画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中国北方各区域人面岩画的特征及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期研究和年代的探讨。同时,本书还对人面岩画的传播路线,人面岩画与原始宗教,人面岩画与巫傩面具及原始戏剧等问题加以讨论,以更全面地研究人面岩画的文化内涵,再现中国相关历史文化面貌。
屹立东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电子书
一部跨越历史、深刻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颇具权威性的著作。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