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关于史学遗产的著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白寿彝先生论史学遗产的代表性著作,其中所收录的六篇论文,写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谈史学遗产”这篇长文撰于1961年年,其余五论文撰于1981—1982年,前后相隔二十年,而其撰述意图趣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研究这些遗产,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史学在社会中的作用,总结中国史学发展的规律。
作者简介
作者白寿彝(1909~2000),河南省开封市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25年至1927年,就读于上海文治大学和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学习中国哲学史;1932年毕业后,陆续创办和主持了《晨星》《伊斯兰》《大河杂志》《新儿童》《云南清真铎报》《益世报》《边疆》等刊物,还协助顾颉刚先生主持文通书局编译所的编务工作;1938年至1949年,先后执教于广西桂林成达师范学校、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7月,他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并于同年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任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与侯外庐先生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员,同时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先生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1971年起,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开始主持《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
改革开放后,他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顾问、历史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史学史研究》主编等职,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和古籍研究所,并担任了两所的首任所长。
白寿彝还担任过多个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的重要职务,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回民文化促进会副主任、中国回族学会名誉会长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谈史学遗产
是一种有意义的工作
精华和糟粕
要百花齐放
要百家争鸣
谈史学遗产答客问
谈历史文献学——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二
谈史书的编撰——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三
谈历史文学——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四
再谈历史文献学
附:《史记》新论
(一)《史记》写作的历史背景
(二)“究天人之际”
(三)“通古今之变”
(四)“成一家之言”
(五)“寓论断于序事”
(六)空前的巨著,优秀的楷模
附:司马迁寓论断于序事
(一)顾炎武提出的问题
(二)最基本的形式
(三)两两对照
(四)细节的描写
史学遗产六讲(大家小书系列)是2016年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作者白寿彝。
得书感谢您对《史学遗产六讲(大家小书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