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以隐私计算理论为核心,是一本系统阐述相关关键技术及应用的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的内涵,明确了隐私防护与隐私脱敏的学术范畴,并总结归纳了隐私保护技术的局限性及引入隐私计算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全面阐述了隐私计算的理论体系、基于隐私计算思想研究的若干隐私保护算法;最后展望了隐私计算的未来研究方向。
作者简介
作者李凤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某安全防护系统总体总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专家、NSFC-通用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创新2030“大数据重大工程”立项论证和实施方案编写专业人士,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执行主编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用户数据、个人信息与隐私信息
1.1.1 用户数据
1.1.2 个人信息
1.1.3 隐私信息
1.2 隐私防护与隐私脱敏
1.2.1 隐私防护
1.2.2 隐私脱敏
1.3 隐私保护的“四权”
1.3.1 隐私信息的攸关方
1.3.2 知情权
1.3.3 删除权
1.3.4 被遗忘权
1.3.5 延伸授权
1.4 隐私保护面临的技术挑战
1.4.1 体系化的计算模型
1.4.2 隐私保护效果评估
1.4.3 隐私信息的延伸控制
1.4.4 隐私侵权的取证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隐私保护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2.1 隐私防护技术
2.1.1 同态加密
2.1.2 安全多方计算
2.1.3 访问控制
2.1.4 可信计算
2.2 隐私脱敏技术
2.2.1 基于匿名的隐私脱敏
2.2.2 基于差分的隐私脱敏
2.2.3 基于信息论的隐私脱敏
2.2.4 隐私度量与评估
2.3 隐私保护对抗分析
2.4 隐私计算
2.4.1 隐私保护技术的不足
2.4.2 隐私计算的必然性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隐私计算理论
3.1 隐私计算定义
3.1.1 隐私计算的基本定义
3.1.2 隐私信息的形式化描述
3.2 隐私计算关键技术环节与计算框架
3.2.1 隐私计算关键技术环节
3.2.2 隐私计算框架
3.3 隐私计算的重要特性
3.4 隐私智能感知与动态度量
3.4.1 隐私信息智能感知与压缩感知
3.4.2 隐私信息的动态度量
3.5 隐私保护算法设计准则
3.5.1 隐私保护算法设计的5个准则
3.5.2 隐私保护算法设计准则实例
3.6 隐私保护效果评估
3.6.1 可逆性
3.6.2 延伸控制性
3.6.3 偏差性
3.6.4 复杂性
3.6.5 信息损失性
3.7 隐私计算语言
3.7.1 隐私定义语言
3.7.2 隐私操作语言
3.7.3 隐私控制语言
3.8 隐私侵权行为判定与追踪溯源
3.8.1 隐私侵权行为追踪溯源取证框架
3.8.2 隐私侵权行为判定
3.8.3 隐私侵权溯源取证
3.9 隐私信息系统架构
3.9.1 隐私信息系统架构
3.9.2 隐私信息描述实例
3.9.3 隐私计算的应用实例
3.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隐私计算技术
4.1 隐私保护算法理论基础
4.1.1 概率论与隐私计算
4.1.2 信息论与隐私计算
4.2 典型隐私保护算法
4.2.1 基于匿名的隐私保护算法
4.2.2 基于差分的隐私保护算法
4.2.3 基于隐私-可用性函数的隐私保护算法
4.3 隐私延伸控制
4.3.1 图片共享中的隐私信息传播控制
4.3.2 跨系统交换的图片隐私延伸控制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隐私计算的未来发展趋势
5.1 隐私计算的基础理论
5.2 隐私感知与动态度量
5.3 隐私保护算法
5.4 隐私保护效果评估
5.5 隐私侵权行为判定与溯源
5.6 本章小结
后记
作者简介
隐私计算理论与技术是2021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晖。
得书感谢您对《隐私计算理论与技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