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百年变局: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理念

应对百年变局: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理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集选了作者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发表的34篇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研究背景,以“百年变局、应对挑战”为主线进行论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全球治理视野下的“一带一路”国际金融合作新发展格局、数字金融新秩序、人民币国际化、金融资产交易新优势、RCEP与中国自贸区畅通双循环、构建“碳中和”绿色金融新体系、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建设等角度,深入解读新发展理念,探究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视角多维、观点鲜明、论述得当。

作者简介

作者孙铁成,1963年8月出生,吉林大学法学硕士。多年在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全球治理、国际政治、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研究。

回国后,参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数字金融、碳达峰碳中和等问题的相关研究工作。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发表文章125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部分 全球治理

01 “天人合一”是全球治理的永恒法则

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天人合一”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天人合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2 “西方与东方”和谐共生

西方与东方文化的阴阳属性

同住地球村,东西方应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3 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

“一带一路”各国文明和谐共生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

世界文明和而不同,交流互鉴

世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和而不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交融

多样文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部分 “一带一路”

04 畅通“一带一路”国际大循环 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一带一路”践行多边主义与合作共赢理念

RCEP覆盖亚太15国,构建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

中欧投资协定畅通横跨欧亚投资循环圈

中国新基建落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一带一路”合作发力,稳定全球供应链

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加速

加强合作,打造健康丝路

推进项目,助力复工复产

互利共赢,高质量发展

05 优化“一带一路”要素市场化配置

“一带一路”五通要素市场化配置

“一带一路”RCEP要素市场化配置

“一带一路”标准要素市场化配置

“一带一路”合作要素市场化配置

“一带一路”绿色要素市场化配置

“一带一路”金融指数要素市场化配置

06 推动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合作新发展格局

持续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一带一路”国际金融规则体系

“一带一路”金融标准合作

“一带一路”科技金融合作

“一带一路”金融保障体系

“一带一路”绿色金融

“一带一路”中的人民币国际化

07 畅通金融双循环 数字人民币布局“一带一路”

大国博弈数字货币市场

Libra的宗旨是建立一套无国界的货币

数字人民币全球化的挑战

数字人民币研发成为全球翘楚

以“最优路径”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央行数字货币技术产业链

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与运行

技术路线——“管控中心化,运营分布式”

DCEP核心技术包括交易技术、认证技术和可信计算

发行、回笼——存款准备金等额兑换

流通——可实现定向转移

管理——精准适量发行、定制追踪

申请开通——银行账户绑定/钱包服务商

绑定

支付——支持在线/离线支付

保护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

“数字人民币”新基建的浪潮正在掀起

08 未来数字银行将全覆盖服务“一带一路”

数字银行的盈利模式、组织架构和竞争优势

数字银行从信用中介到信息中介

数字银行从银行信用到市场信用

数字银行的主要特征

移动金融是数字银行的主要渠道

“新基建”将为数字化银行构筑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

数字银行构建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生产模型

数字银行的跨境机遇

发展数字银行的途径

数字银行的未来发展

第三部分 数字金融

09 央行数字货币DCEP 全球第一大主权数字货币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

数字货币的五大种类

DCEP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区别

DCEP具备“世界货币”所需的一切条件

数字货币DCEP的流通渠道已经搭建

DCEP正为成为“新世界货币”蓄力

央行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前景非常广阔

数字货币技术实现框架

数字货币核心技术

数字货币系统实现框架

央行数字货币技术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

10 区块链金融的变革与创新

区块链对传统金融颠覆性创新

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

区块链赋能金融产品体系迭代升级

区块链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11 数字金融新秩序

开辟数字金融发展新路径

尽快布局数字金融新框架

大数据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证券行业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支付清算行业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应用

大数据金融面临的风险点

物联网金融引发的金融变革

第四部分 金融新优势

12 扩大债券市场高水平开放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富时罗素宣布纳入中国国债

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国债持续升温

中国债市开放进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债券市场已步入全面开放阶段

境外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债券有良好预期

推动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

进一步对接国际惯例,优化债券市场服务

进一步推进金融基础设施跨境互联合作,提升债市服务的安全性与效率

推动金融产品与业务创新,丰富债券市场功能

中国首次发行负利率主权债券

以RCEP签署为契机推动债券市场改革

创新推出碳中和债,助力实现“30·60”目标

13 全球变局下重塑金融资产交易新优势

金融资产交易所的产生与发展

金融资产交易所的完善

金融资产交易所创新模式

金融资产交易所发展趋势

金融资产交易所的区块链应用与实践

金融资产交易所的区块链实践:10项专利、6项备案

14 全球布局 扩容人民币国际大流通圈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机遇期

人民币国际化攻坚期

人民币国际化新举措

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

人民币国际化逻辑框架

“一带一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布局

第五部分 RCEP与自贸区

15 RCEP国际金融合作倡议书

RCEP金融合作倡议

16 RCEP与中国自贸区畅通双循环

RCEP与中国自贸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RCEP将超九成商品或纳入零关税范围

RCEP对中国意义非凡

RCEP15国均采用投资负面清单

RCEP对标国际高标准自贸规则,纳入电子商务等议题

RCEP认定原产地,企业可信用担保自主声明

RCEP贸易便利化水平超过世贸,发展新型跨境物流

RCEP服务贸易章节:中国金融领域最高承诺水平

RCEP助力中国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17 自贸区扩容 促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

自贸区发展迈入新阶段

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

国际自贸区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中国的自贸区(港)的实践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中国自贸区的前景

自贸区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新扩容的自贸区定位

七年来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改革成绩单

中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自贸区或将继续扩容

自贸区不断推出国际货物贸易新模式

自贸区加快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自贸区加大金融开放创新力度

自贸区进一步突出形成新发展格局

第六部分 扩大开放

18 扩大对外开放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具有坚实基础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路径

19 应对经济持久战 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20 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

坚持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主义,反对霸凌主义

坚持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体系转型才是纠正“逆全球化”的良方

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多边主义的践行者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

第七部分 “双碳”目标

21 应对气候变化 共建“碳中和”新发展格局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中国“双碳”目标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碳要素市场配置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中国产业碳中和转型路径

以碳中和为抓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22 推进构建碳中和绿色金融新体系

碳中和为绿色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快速增长的全球气候投融资与市场规模

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体系的主流

实现碳中和需要数百万亿元的绿色投资

碳中和为绿色金融业带来的机遇

金融业需要防范和管理气候风险

以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以碳中和为约束条件,修订绿色金融标准

创新碳中和绿色债券市场

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继续增长

中国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表现亮眼

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空间广阔

支持绿色债券的激励约束政策不断出台

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标准或将迎来更新

绿色债券品种将迎来更大的创新空间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碳排放交易机制中的定量模型

第八部分 科技创新

23 从1978年科学的春天到今天的科技创新盛况

24 中国超级算力引领全球发展

任何卡中国脖子的做法,只会加速中国的进步

超级计算

算法层面

算据层面

超级算力生态体系

超级算力新基建

25 数字孪生引领信息革命新浪潮

数字孪生的内涵及特征

数字孪生的特点

数字孪生生态系统及全生命周期

数字孪生技术架构及能力模型

数字孪生构建虚实交互的闭环

“数字孪生城市”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

数字孪生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最高阶段

数字孪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数字孪生城市最核心的要素

全要素数字孪生城市

数字孪生应用在智慧城市领域

数字孪生应用在智慧医疗领域

数字孪生应用在智慧健康领域

26 中国未来产业目标之首“类脑智能”

类脑研究的演变

类脑智能

类脑计算

类脑智能芯片

类脑智能技术体系

认知智能中的沟通体系

类脑智能是人工智能的最高形态

27 量子信息颠覆性科技创新

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诞生

可编程硅基光量子计算芯片研究登上Science

量子信息

中国量子信息新优势

大国博弈量子信息

量子信息国际话语权

量子计算超级功能

量子通信基本原理

量子通信产业链

量子通信应用在密码学

量子通信应用在信息安全

量子通信应用在数字“新基建”

28 5G+工业互联网的竞争先机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注册量迎来爆发式增长

二级节点加速落地

融入千行百业应用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

各行业全方位提升

加速培育新型模式

构建工业新基建底座

第九部分 智能网联汽车

29 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建设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结构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

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

多元化市场主体融合的产业生态

提升信息安全,完善数据治理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

网联汽车智能终端安全

车联网通信安全

车联网服务平台安全

30 车联网 智慧交通的未来

车联网的内涵

车联网产业技术

车联网产业生态

完善通信网络设施

推动大数据及云平台建设与管理

构建智能道路基础设施

车联网对智慧大脑的考验

机器学习助力车联网精准判断

5G和C-V2X推动人车间交互沟通

智慧头脑辅助车联网稳健发展

车联网三层体系结构

车联网两大功能系统

车联网关键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

移动边缘计算技术

软件定义网络技术

网络切片技术

区块链技术

第十部分 中国贡献

31 中国全面脱贫是最大的人权和最大的博爱

32 5G时代 推进乡村振兴信息化建设

创建乡村振兴的信息模型

数字农业驱动乡村振兴

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战略的结合点

区块链技术推动乡村振兴

新基建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信息化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升级

加快数字农业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搭建农业服务平台,强化平台聚合效益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乡村融资模式创新

33 中国商业航天服务全球大战略

商业航天国际发展环境分析

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计划

中国商业航天正式纳入新基建

商业航天的市场

商业火箭逐渐成为全球发射市场的主力军

北斗三代性能接近GPS,生态链培养有待提高

北斗系统在5G基站授时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34 凡事预则立的“东方智慧”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人民至上 一以贯之

淡化经济增长目标:高质量发展

扩大内需 构建“双循环”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新基建”

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放开生育

推进新型城市化:都市圈城市群

更加重视收入分配公平:提升人民幸福感

进一步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加强军队建设 捍卫国家安全

推动长三角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

数字化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

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共享发展 建设健康中国

加强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

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海洋牧场

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为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提高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

加快补齐乡村振兴短板弱项

凝聚合力做好港澳青年工作

应对百年变局: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理念是2022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孙铁成。

得书感谢您对《应对百年变局: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理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