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带领你一本书读懂巴金。
内容简介
巴金先生曾说,“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他。”本书带您细品巴金先生的著作,解读巴金先生人格的锻造。 纪念巴金先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会到巴金的作品,要让巴金活在他的作品里,与一代代的读者交流。本书将带您重新研究巴金、阅读巴金、阐释巴金!
作者简介
作者陈昶,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个人学术专著有《时间的河流—现代作家的创作与生命气象》,参与编写《持灯的使者》(增订版)、《中国当代西部小说与地域文化专题研究》等著作。学术文章见于《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江汉论坛》等杂志,并被《新华文摘》所转载。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总序
巴金小传
巴金小传
巴金研究综述
巴金创作在俄罗斯
巴金在法国的接受
日本巴金研究综述
巴金研究的回顾
巴金研究的几个问题
巴金故居开馆八年综述
巴金研究国内篇
从鲁迅到巴金:试论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人格锻造:路漫漫其修远——巴金的人格发展历程
行路于暗夜的尽头——论巴金1969—1980年的思想转变
文学的《家》与历史的“家”
《憩园》:忏悔与饶恕的爱的挽歌
重重樊篱中的女性困境——以女权批评解读巴金的《寒夜》
《随想录》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巴金的出版思想与出版理论
珍藏半个世纪的文学记忆
巴金研究海外篇
关于《灭亡》——巴金的“流亡”之含义
巴金与欧美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往来书简研究
谈《家》《憩园》《寒夜》
“电影的原著”——关于巴金的长篇小说《家》第一德译本出版的一些背景
国家话语与个人话语之间的矛盾——以抗美援朝时期巴金作品为中心
《随想录》——寻找、恢复自我形象的过程
巴金的《憩园》和卢梭的《新爱洛伊丝》
浅谈《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的创作过程及其意义
附录一: 巴金研究专著题录
附录二: 巴金著译书目单行本题录
编后记
全球视野下的巴金是2019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思和。
得书感谢您对《全球视野下的巴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