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宗族史料选辑》系列套装

《清代宗族史料选辑》系列套装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清代宗族史料选辑》汇集了有清一代宗族史的基本史料,关照到不同地区的宗族活动情形,取材包括各种类型的图书文献,有清代的政书、史书、文集、方志、笔记、档案以及大量视觉史料,主要是民间的族谱(家谱、家乘、宗谱)。

章节目录

第一编 法令政策与伦理

第一篇《圣谕广训》的倡导宗法性家族观念

一 “上谕十六条”、《圣谕广训》的颁布

二 教化的核心内容是宗法性宗族制度与观念

第二篇 律例体现的宗法家族制度与观念

一 “十恶”、“八议”中的宗亲法原则和同罪异罚

(一)“十恶”中的“恶逆”、“不孝”、“不睦”、“内乱”

(二)“八议”中的“议亲”、“议功”、“议贵”

二 存留养亲与存留承祀法

(一)犯罪存留养亲法

(二)犯罪存留承祀法

三 维护与限制宗族权益的法令

(一)宗族对族人的管束权

(二)宗族的送审权与出庭作证

(三)分家法、立嗣法与宗族的干预

(四)保护宗族公产法

(五)亲属连坐法与亲属窝盗法

(六)“救亲情切”免死法与血亲复仇律

(七)实际允许民间设立祠堂祭祀始祖、高祖

四 拟制亲及类拟制亲的同罪异罚

(一)家人、奴婢、雇工人与家长及其亲属关系法

(二)义父子关系法

(三)继父子关系法

五 服制

第三篇 职官、选举制度体现的宗法宗族制和观念

一 官制中体现孝亲的成分

(一)宗亲回避制度

1.官员宗亲回避

2.汉员京官回避

3.汉员地方官回避

4.满员京官回避

5.满员外任官回避

6.蒙古官员回避

7.兵部官员回避

8.大挑、拣选官员回避

9.官员子弟乡会试回避

10.回避违制处分

(二)终养制度

1.汉员告养

2.旗员告养

(三)丁忧起复制度

1.丁忧范围及回籍治丧期限

2.内外汉员丁忧

3.旗员丁忧

4.丁忧取具族邻甘结

5.停止在任守制与夺情

6.官员丁忧起复与族邻甘结

7.丁忧违制处分

(四)封赠及于宗亲

1.封赠对象与品秩

2.加级给封

3.推封(□封)事例

4.停给封典

5.缘事追夺

二 职官制、选举制中维护家族利益的因素

(一)恩荫制度与荫生录用

1.种类:恩荫、难荫、特荫

2.荫叙官职

3.武职封荫

4.文职难荫

(二)出继归宗与更名复姓

(三)选拔孝义人才

(四)贯彻职官制度中宗亲法的主管机构

第四篇 礼制与旌表节孝政策

一 品官、士庶家庙与祭礼

二 丧礼

(一)丧礼五服制

(二)品官丧礼

(三)士庶人丧礼

三 旌表义门和孝子

(一)旌表五世同堂、家族同居共爨和义行

(二)表彰孝子节妇和建立忠义祠、节孝祠

第五篇 族正的设立与存废

一 雍正朝的定制与乾隆朝前期的实

二 族正制的存废

(一)乾隆中期族正制存废的讨论与清高宗的乾断废除

(二)因地制宜,局部地区的持续推行

第二编 士庶宗族基本状况

第三编 宗族观念与行为

第四编 宗族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第五编 图录

附录一民国《鄞县通志》之《舆地志·癸编·氏族》节录

附录二征引文献书目

附录三征引族谱姓氏索引(以拼音先后为序

《清代宗族史料选辑》系列套装是2014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清代宗族史料选辑》系列套装》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清代理藩制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研究清代理藩制度的集大成之作。
清代学政规制与皇权体制 电子书
以清代学政制度为切入点认识中国历史。
清代名臣李光地 电子书
李光地是清代著名政治人物。作为清初名相,他“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在平息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治理水患、澄清吏治、奖掖学术、发展教育、选拔人才等实际事功方面,特别是在为清政府奠定思想统治的重心方面,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对康熙时代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考察了李光地近半个世纪的仕途生涯,系统梳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政绩,并对李光地的历史地位进行客观
清代思想家李光地 电子书
李光地是清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长达四十八年的宦海生涯中,他鞠躬尽瘁,勤恳不懈,为康熙盛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个人行动与康熙时代的政治生活紧密相关,他的思想又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有着极其微妙的互动关系。本书从李光地的思想渊源、政治思想、理学思想、易学思想及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科技等其他思想,较全面地考察了李光地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也借此考察了李光地思想对清初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档案中的历史:清代政治与社会 电子书
作者近三十年深入研究清代政治与社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