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善口述史

杜维善口述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杜月笙唯一健在的七公子,姚玉兰之子、冬皇孟小冬义子,古钱币收藏研究大家。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上海闻人杜月笙之子杜维善关父母和本人经历的漫述,由毕业于复旦中文系的董存发采访整理而成,是研究杜月笙及其20世纪初、中期上海,乃至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帮会等的重要资料。

本书大体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的父亲:海上闻人杜月笙”,从其个人亲历和见闻,以及从母亲姐姐、亲友长辈、师尊父执等人传述所得,描述杜月笙的家庭身世、童年经历、社会活动、人脉交往;

第二部分“我的母亲:生母姚玉兰和义母孟小冬”,作为一代京剧名家姚玉兰、孟小冬的亲子和嗣子,讲述对她们的鲜为外人所知的家贯身世、早年经历、艺术业绩等,以及她们后期生活、各自的人际交往、殁前身后,等等;

第三部分“我的故事:思古楼主”,以其古钱币收藏家、研究者的资历和学养,阐述了许多这一领域内的专门知识与历史掌故,特别是个人的集帀经历、同好交往和研究成果等。

作者简介

口述者杜维善,杜月笙第七子,母亲为姚玉兰。知名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上海市白玉兰奖获得者、上海博物馆顾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撰说明

第一部分 我的父亲 海上闻人杜月笙

杜氏祠堂已不见,旧事流传不断

杜家的房产

有了钱,就买房置地

华格臬路的杜公馆没有厕所

杜美路的杜公馆,从来没住过

我母亲住十八层楼公寓房

奚家就是写《思古楼记》的地方

莫干山和杭州别墅,重庆汪山的房子

“再有钱,不要买房子啦!逃难的时候一样也带不走!”

天下头号戏迷

恒社是合法组织,票友聚会赈灾义演

喜爱京戏,痴迷到登台过瘾

黄金荣支持梅兰芳,我父亲支持程砚秋

旧上海社会主流是京戏,不全是靡靡之音和百老汇舞蹈

杜家和杜家周围的人,可以写民国京剧史了

看重忠义气节

不在意钱财,肯交朋友

逢年过节发红包,乞丐小混混儿们都有份儿

内含“忠礼”的生日礼物,一生欢喜“义戏书”

阎锡山与忠烈祠

张学良说杜月笙是个人物,我非常佩服

蒋介石的“义节聿昭”匾额

青洪帮总教主

中国帮会与西方黑帮不是一码子事,是很复杂的问题

帮规是拜先生还是称兄弟

青帮的规矩与海底

创办敌后抗日武装

与戴笠在汪山家里合影

建立江浙别动队

改编为忠义救国军

戴笠死亡之谜

戴笠死因之谜由来已久,出事时我和父亲都在上海

并非国民党内部争斗

“乾隆宝剑”有武侠小说的味道,戴老板命里都是“火”

与我父亲通电话,天气不好是暗语

国共合作沪港抗日大营救

在电台呼吁积极筹款抗日

国共联手香港秘密大撤退

香港沦陷区大营救 我母亲万里奔赴大后方

我和亲朋好友从上海奔赴重庆

上海滩的三大亨

蒋介石拜黄金荣为师,黄金荣张啸林都不在帮

戴笠杀张啸林是与我父亲商量过的

三大亨在抗战时的不同表现

带着特殊使命来杜家的孔二小姐

我打开孔二小姐小手包,吓了我一跳

杜家与蒋孔两家的秘密来往

与共产党的密切往来

我父亲给了章士钊两万大洋

我父亲与《西行漫记》的出版

与国民党的纠结

强龙与地头,蒋家父子对我父亲是不一样的

对新政权的迟疑

大哥回去是试探新政府

二楼、三楼太太以及五哥、六哥回到上海

愚忠与解不开的心结

心结,汪寿华的死;愚忠,被蒋介石利用

刀切豆腐两面光

夜壶之说,上海金脉的流向

两边都不得罪的调包计

暗恋孟小冬由来已久

我父亲并不想去国外

我猜想父亲暗恋孟小冬好久了

陆京士在我父亲最后的日子

从香港病逝到台湾浮厝

对我父亲临终的误解

当时报章对我父亲的评说

遗嘱只是家里的事,章君谷错误解释“大家有希望”

吕光挽联“九泉有遗恨,此生未见复中原”的误解

我父亲的归宿

遗恨香港

浮厝台湾

梦回高桥

最后一件善事

我父亲的灵魂在“七”里是存在的

最后一件善事,放“焰口”

回煞,一定要把魂引回家

同科兄弟顾嘉棠

杜家菜开在了顾家里

台湾治安部门要顾嘉棠不要再收学生了

顾嘉棠家的三老板、五老板

账房先生黄国栋

去了香港还是留着上海

七少爷啊!没想到我们还能再见面呀!

五十根金条,到地下去算账吧

撕毁借据是要我们不再碰那些麻烦事情

跟戴笠说情,两次救了王新衡的命

那五十根金条,到地底下去算账吧

吴家元、李裁法命案与于右任

杜府座上宾的“吴家伯伯”落难香港

“香港杜月笙”李裁法遭黑手暗算

吴李血案赌国恩仇录

于右任与神秘的“濂溪先生”

吴家元偷妻夺财“贪小便宜吃大亏”

杜家子女无“子承父业”

大哥的身世,小名叫领宝

二哥的学问最好,在联合国工作

三哥与大喇嘛没有缘分

四哥是典型的公子哥儿,但有一件事我父亲很喜欢

五哥毕业于黄埔军校,五哥、六哥有矛盾

老八杜维嵩二十九岁就走了,真可惜啊!

兄弟姐妹、子女大都在国外,没一个“子承父业”

我父亲的书不好写:历史与传奇

Big Ear Doo,海上闻人

历史与传奇,一半一半

缺乏文字历史,传奇故事多,坊间喜好写武侠演义小说

写我父亲的书

徐铸成写得最好

对杜月笙绝不想以浓重的白粉,一笔涂浓

我父亲六十大寿时的二百三十多个头衔

潘翎的英文书比较公正

《杜月笙先生纪念集》和《杜月笙传》

我与我父亲时空对话

穿越对话谈忠义

深受说书和京戏里忠义、甚至愚忠的影响

如果我父亲没有病逝,最后会选择哪里

真实的父亲

日常生活

最爱赌

阿门、阿弥陀佛、狐仙,都信也都不信!

穷苦孤儿出身

恨外国人,最恨日本人

第二部分 我的母亲一代名伶姚玉兰、孟小冬

杜家的太太

前楼太太

二楼、三楼太太

不会唱几句戏,进不来杜家的门

我的爷爷“一斗金”和两位梨园母亲

兄弟姐妹大多学过戏,我唯一的一次唱“徐策跑城”

我太太学戏,家里反对,也要学

我的母亲骂厨师“发神经病呀!”

京剧的场面与叫好

京剧与样板戏

我的母亲姚玉兰

质朴低调的母亲

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进杜家

出入士林官邸

与宋美龄几十年关系

北平的张吴朱三家与上海的杜家

演艺界的老朋友

我的庶母孟小冬

情系北平拈花寺

绝响《搜孤救孤》

与张大千的往来

慷慨助人,学生弟子

邀请回大陆

台湾度晚年

冬皇故物

真实的孟小冬

第三部分 思古楼主 古钱币收藏

《思古楼记》与我的一生

我的书房“思古楼”

小时候接触了很多遗老鸿儒

章士钊教我临《麻姑(山)仙坛记》帖

抵押房子买半两

这股“神经病”劲收藏钱币,百枚半两祝大寿

假的,就是假的,没有那个味道

“我的钱都保值增值到了上博”,收藏是为了研究

杜月笙的儿子不会搞这个研究的

上博,就是缘分;台北故宫,不认识杜先生

买丝路金币一毛钱都没有,用了三分之一买房子的钱

收集和研究是形成收藏的主要关键

丝绸之路古国钱币

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古国钱币的不同

中国文化的影响,印度尼西亚的史丹利宝

印度与海上丝路钱币

钱币与原始生殖崇拜

丝路古国钱币的历史故事和补白

安息银币解开罗马总督被杀和安息王后身世之谜

毒咒应验:克拉苏之死

穆萨,从罗马奴隶到安息王后

成吉思汗金币与西征

讹答剌血案触发成吉思汗西征

巴拉湾战败和巴米安屠城

成吉思汗的“汗中之汗”金币

中国制造的暹罗(泰国)瓷质筹码钱

欧洲的暹罗瓷质筹码钱收藏研究热

历史上暹罗与中国的往来,大量移民和赌馆的建立

瓷质筹码钱的制作发行和特点

不尽的钱缘

古钱币的“味道”

是你的总归是你的,不是你的就是擦肩而过

钱币与精神

钱够用就可以了,人要有种精神支撑

现在的风气不好,不讲精神讲表面

思古楼主的金石缘

从“慕潜”到“六舟前身”

两痴、北斋旧史和三丑

图章与金石美德

五铢半两故土情

许姬传对联,半两五铢巧天工

张寿平《摸鱼儿》,深情暂寄纸墨初干处

最爱雁丘词,钟情背后的气节

不绝双渠怨,莲心知为谁苦的乡土情结

不尽的禅意

Zen有“禅味”的日本花园

中国私家花园与日本花园的不同意境

手中剑与心中剑的中国功夫

日本人用心射箭

禅宗就是心静如水

为人之道不张扬

我从来不高调,不喜欢应酬

一箪食,一瓢饮,好酒待朋友

兑现一年前李菁的采访约定

我的简单经历

也抽过大烟

我当了一个晚上的兵,吃了两个馒头

在澳洲半工半读十年

收藏矿石,也收藏粮票

“我不事二君!”高峰的时候退下来

鲜为人知的两岸传书信使

章士钊为两岸牵线搭桥,应该再派朱学范来

蒋经国很想跟大陆沟通,我给朱学范带了两次信

要不然历史要改写了!好在我登上了长城

共产党国民党,我都不偏向,中国就是要统一

我看得很开,有病没病都得走

要开刀就开!跟我费什么话

怕死,这是一个很不明智的想法

我的“钱”能止痛,关公刮骨疗伤

土字多一点,意思不同

杜家陵园里找不到我的位置

土字多一点

院中有悟,人生似梦

人生无常,似梦非梦

到头一梦,万境皆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杜维善口述史是2019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杜维善 口述。

得书感谢您对《杜维善口述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口述史研究(第3辑) 电子书
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3辑。
口述史研究(第2辑) 电子书
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2辑。
金霉素·牛棚·生物固氮:沈善炯传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回答沈善炯如何成才、为何壮志未酬这两个问题,以时间为主线,分九章展开介绍他的人生。前面三章分别介绍他的中小学、大学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第四章介绍他受麦卡锡主义迫害,在归国途中遭驻日美军非法扣留的经历。第五、六、七章介绍他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在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工作的过程,以及1960年代他带领学生研究微生物生化的情形及取得的成就。第八章谈他在“
善度事理的世纪师者:袁文伯传 电子书
本书是袁文伯传记,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传主袁文伯,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12年3月出生,193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浙江省立英士大学讲师、国立北洋工学院讲师、国立英士大学(1950年并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副教授、之江大学副教授。1951起,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矿业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指导研究生等工作。
海潮逐浪 镜水周回:童秉纲口述人生 电子书
本书为童秉纲学术成长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童秉纲,江苏张家港人,力学教育家,流体力学家。1927年9月28日出生于今江苏省张家港市,1946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1950年毕业,被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进入师资研究生班,并于1953年毕业。1978年起,童秉纲被中科大任命为近代力学系副主任,到1983年又被任命为系主任;同时,又兼任流体力学专业教研室主任两届。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