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大教育的眼光参悟透视,以人生的智慧化解诱导,亦庄亦谐,雅俗共赏。
内容简介
本书是 “教育对话三部曲”之第三部。自2000年和2006年分别推出《衡山夜话》和《东海夜话》的教育对话集后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衡山夜话》加印三次已售罄,并被2001年度《上海年鉴》公布为2000年上海社会科学重要成果之一;中华读书报、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科研等重要专业媒体都曾发表相关评论。《白驹夜话:教育与人生问题对话》,精选50个以教育为主旁及人生各个面相的话题展开对话,既是一份精彩的原创教学实录,又是弥散着智慧的课堂教学空间,更是彰显学校生活理想的实践,本书秉持三人对话的犀利风格,追寻教育的真生命、真精神。
作者简介
作者金忠明,教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山东大学儒学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民盟上海市委高教委员会副主任;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长年从事教育学术史、教师教育、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及当代社会教育问题的研究。发表期刊论文一百多篇,出版学术著作二十余部。在全国各地讲演近二千场,被誉为华东师大“金牌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1. 人生到底几个字?
2. 人越自由会越快乐吗?
3. 天·地·人为何成“两会”民生关键词?
4. 文明能回归自然吗?
5. 播种什么?怎样播种?为何播种?
6. 时间能决定伟大吗?
7. 原始人和文明人谁更疯狂?
8. 大数据对人生的挑战
9. “幸福”能晒出来吗?
10. “五Mang”是科研工作者的专利吗?
11. 街舞的公共空间难题
12. 中国高校“女神营销”招生模式
13.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看办学质量
14. 红烧肉的博士论文和挣工分
15. 进北大:高薪与高管的纠结
16. 中国人的“核心竞争力”——家庭背景还是学识能力
17. 科学家需要高情商还是低情商
18. “PISA”上海第六耐人寻味
19. “伪命题”中的“真困境”:解剖“起跑线”
20. 教育的“军备竞赛”还得由教育来解决
21. “学生最高兴、教师最痛苦、家长最担心”的教育改革
22. 物理教授为何要办家长学校?
23. 预测“一起作业网”的前景
24. 北大燕京学堂承载什么?
25. 哈佛一堂课:交通规则的十年讨论
26. 美国竞赛为何“慷慨”?
27. 斯坦福大学写给被拒学生的一封信
28. 美国基础教育的糟糕和高等教育的牛
29. 碎片化阅读、经典阅读与“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
30. “论斤买书”与“论吨卖书”
31. 国家领导人的业余爱好
32. 总理的书单由谁决定?
33. 教授被女生泼热水事件引发的思考
34. 网瘾少年4000万
35. 铁链占座和二维码管理
36. 林森浩案件
37. 美国航空管理的“倒奖励”值多少?
38. 警惕“萨伊定律”的泛化
39. 多加一盎司定律的利和弊
40. 一张地铁简图为何成为经典?
41. 加拿大的路和巴黎的墙带来的启示
42. 法国让·蒂诺尔获诺奖说明什么?
43. “赴美生子”为何十年翻百倍?
44. “医教文游一体化”的新乐业
45. 穿戴医疗真能戴入新时代吗?
46. 网购热潮与“马云帝国”
47. 创业新浪潮,你准备好了吗?
48. 慈善心与慈善秀
49. 理念的误读、正读与反读
50. 拍桌子比不拍桌子好
51. 常识的矛盾:你以为你是谁?
52. 对话意识与实践
53. “中国梦”和“美国梦”
附录
超越评价异化——抓好教育发展的牛鼻子
师门杂忆
白驹夜话:教育与人生问题对话是2016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金忠明。
得书感谢您对《白驹夜话:教育与人生问题对话》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