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贫困:人类历史的伟大壮举(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中国反贫困:人类历史的伟大壮举(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理论到政策,对中国反贫困做了很好的梳理。

内容简介

1978年,中国反贫困之战拉开帷幕。经历了近40年的减贫之路,扶贫对象、扶贫标准、扶贫政策数次调整。从“片区”到县、到“整村推进”,再到精准到户,扶贫政策呈现出从面到点的变化路径。本书全方位,多视角,跨区域解析了我国扶贫的历史变革的进程。我国贫穷人口基数大地域广扶贫的政策路径也不一样,决定了扶贫是长期的也是艰难的。

作者简介

作者朱信凯 1974年12月生,江苏沛县人,农业经济与管 理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 学首批“杰出学者支持计划”特聘教授(A岗)。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委书记兼国际学院院 长、中法学院院长,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农业部 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中 国农业经济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彭 超 1982年生,山东莱州人。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农业经济与管理学博士学位。曾获中美富布莱特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资助,赴马里兰大学农业与资源经济学系和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 局进行合作研究。现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固定观察点管理处副处长,同时担任农业部稻米全产业链首席分析师、中美农业双边投资谈 判研究专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经济问题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人类反贫困事业的亮丽篇章:中国道路

第一节 贫困:阻碍社会发展的巨大难题

一、贫困的含义与标准

二、贫困的危害

三、反贫困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中国:推动世界反贫困的主力军

一、世界的贫困状况

二、世界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反贫困战略

三、中国反贫困难点诸多

四、中国与其他国家反贫困进展的比较

五、全球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

第三节 中国反贫困四十年: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

一、中国贫困状况的转变

二、反贫困成果的外部效应

三、扶贫政策的不断完善

四、将中国的反贫困事业进行到底

第二章 中国反贫困的阶段演进与历史使命

第一节 1978年至1985年: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

一、1978—1985年中国在摆脱贫困进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二、体制改革推动反贫困阶段的制度绩效

三、体制改革推动反贫困的未尽之处及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第二节 1986年至2000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

一、1986—2000年中国在摆脱贫困进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二、开发式扶贫阶段的制度绩效

三、开发式扶贫的未尽之处及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第三节 2001年至2012年:村级扶贫推进阶段

一、2001—2012年中国在摆脱贫困进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二、村级扶贫阶段的制度绩效

三、村级扶贫的未尽之处及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第四节 2013年至今:精准扶贫阶段

第三章 中国反贫困:十八大以来的探索

第一节 农业发展在反贫困中的作用

一、农业基础地位的再定位

二、农业创新发展为摆脱贫困提供基础支撑

三、发展农业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城镇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

一、城镇化与贫困

二、城镇中的新贫困人群

三、新贫困人群的脱贫策略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与减贫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二、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崛起

第四节 扶贫开发重要的理论创新:精准扶贫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工作的困难与成就

二、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

第四章 反贫困的中国经验:经济增长与区域均衡

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与反贫困成就

一、中国经济增长对反贫困的贡献

二、经济增长与反贫困关系的再平衡

第二节 区域发展失衡是扶贫开发的新课题

一、中国区域发展失衡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区域发展失衡的内在原因

三、应正确看待中国在转型时期出现地区间发展失衡的状况

第三节 战略调整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摆脱贫困

一、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减少贫困

二、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贵州:内生动力与政策扶持

二、温州:反贫困的辉煌成就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第五章 反贫困的中国经验: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

第一节 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新战略

一、产业扶贫的概念与作用主体

二、产业扶贫的主要形式

三、产业扶贫的主要障碍

第二节 生态保护:扶贫攻坚新思考

一、生态扶贫的概念与内涵

二、生态扶贫的作用机制

三、生态扶贫的路径选择

四、中国推行生态扶贫的障碍

五、生态扶贫的实践价值

第六章 反贫困的中国经验:文化教育与兜底机制

第一节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

一、教育扶贫及其对象的精准识别

二、扶教育之贫大有可为

三、教育扶贫的问题与路径

第二节 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

一、准确把握农村社会保障的目标定位

二、切实增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能力

三、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

第三节 案例研究

一、案例一 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

二、案例二 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救助实践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反贫困:人类历史的伟大壮举(中国经济问题丛书)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信凯。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反贫困:人类历史的伟大壮举(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迈向2030:中国减贫与全球贫困治理 电子书
一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探索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实现路径和发展方向的著作。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追高来村卷:反贫困的多元路径 电子书
追高来村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属高寒山区,受各种环境制约,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扶贫攻坚战的内外合力中,追高来村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等,借力取势找准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脱贫路径,从而创造了“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蓬勃发展的新农村风貌。本书探寻追高来村扶贫过程中人、物、力交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家庭再生产、公平与效率、留守现象、生计空间等现象与理论,析出因地制宜的扶贫
中国经济特区经济增长的历史透视 电子书
本书结合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多年来的真实情况,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从大到伟大2.0:重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电子书
重塑经济增长的逻辑和微观基础,实现企业“从大到伟大”的转变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广安实践 电子书
本书共六章,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模式;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和创新集体经济,推动广安精准脱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广农村普惠金融,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数据”助力广安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