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于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重点分析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和行业存在的困境,并指出了其发展的途径、走出困境的出路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经济学学术著作。本书的研究背景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发展虽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程,但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的竞争力并不强,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本书对于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多方位的描述,重点分析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和行业存在的困境,并对所有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解读,指出了其发展的途径、走出困境的出路等。
全书在内容上,既有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的研究,又有汽车品牌的案例调研分析,还有国际上的汽车品牌技术、管理、战略等方面的总结。
作者简介
作者王保林,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1994年在日本东北大学留学期间开始研究中国的汽车产业,此后长期关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不容乐观的中国品牌汽车
第一章 中国乘用车产业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一、汽车产业
二、中国品牌
三、数据来源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前的乘用车产业发展历程
一、北汽的“井冈山”“东方红”轿车和“北京吉普”越野车
二、一汽的“东风”“红旗”牌轿车
三、上汽的“上海”牌轿车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乘用车的中外合资和合作发展之路
一、改革开放后乘用车选择中外合资和合作道路的原因
二、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的合资公司
三、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
四、“三大、三小、两微”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中国品牌的崛起
一、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诞生
二、吉利汽车的诞生
三、中国品牌乘用车发展的外部条件
四、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进入方式的选择
第五节 “国家队”开发中国品牌
一、“国家队中国品牌”的开发
二、“合资中国品牌”的开发
第二章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成就与差距分析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成就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产销量变化
二、中国汽车产业的进出口变化
第二节 中国汽车产业的差距分析
一、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的国际比较
二、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比较
三、中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国际比较
第三章 中国品牌乘用车发展现状与困境
第一节 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品牌乘用车的产量和生产占有率
二、中国品牌乘用车的特征分析
三、中国品牌乘用车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中国品牌乘用车的质量分析
一、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分析
二、中国品牌乘用车的质量分析
三、中国品牌乘用车的质量分析
第三节 中国品牌乘用车遭遇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成本领先战略的误区
二、“拿来主义”无法提升中国品牌的品牌形象
第四节 练内功才是中国品牌克服困境的唯一出路
一、日韩汽车企业成长经验的简单归纳
二、苦练内功是中国品牌的唯一出路
第四章 日韩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期的日本汽车产业(1945—1959年)
三、内需主导期的日本汽车产业(20世纪60年代)
四、出口主导期的日本汽车产业(20世纪70年代)
五、海外投资期的日本汽车产业(20世纪80年代)
六、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调整期的日本汽车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
第二节 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散件组装阶段(1962—1973年)
二、国产化阶段(1974—1979年)
三、石油危机导致的停滞阶段(1980—1983年)
四、对美出口增长阶段(1984—1987年)
五、内需扩大阶段(1988—1997年)
六、伴随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构调整阶段(1998—2007年)
七、次贷危机之后的成熟期(2008年以后)
第三节 日韩两国的汽车产业政策
一、日本的汽车产业政策回顾
二、韩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回顾
三、日韩两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比较
第五章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和演进
第二节 外资企业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成就是显著的
二、中国汽车产业的研发活动是与国内市场需求相匹配的
三、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速度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是产业政策的失败
四、对中国政局和政府政策的担忧也是合资企业较少在中国开展研发活动的原因之一
第三节 以合资为主的发展模式与以民族资本为主的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以合资为主的发展模式与以民族资本为主的发展模式的异同
二、日韩两国选择以民族资本为主的发展模式的原因分析
三、我国汽车产业选择以合资为主的发展模式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中国需要为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中心做好准备
第一节 汽车大国不等于汽车强国
第二节 中国成为新的世界汽车制造中心的条件和可能性分析
一、世界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
二、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三、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的对策与准备
一、零部件产业的培育
二、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方式
三、合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第七章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政策体系研究
第一节 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分析
一、汽车产业政策的体系
二、培育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政策体系
第二节 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作用机理和特点
一、汽车产业政策通过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发挥作用
二、汽车需求政策通过扩大汽车市场拉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振兴汽车产业政策的重点不断变化
第三节 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体系评价
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特点与问题
二、培育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政策的分析和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品牌汽车的困境与出路(中国经济问题丛书)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保林。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品牌汽车的困境与出路(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