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以“两头家”这种特殊的家庭形式为切入点,研究侨乡南村的家庭策略与社会互动。
内容简介
本书以海南侨乡南村1950年前后出现的“两头家”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大量的口述、侨批材料,同时结合地方性的文献史料和资料,追述“两头家”的家庭生活变迁史。采用历时性的框架,以南村“两头家”的起源、形成、变化以及现状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进行叙述。
“两头家”是早期南村移民家庭策略的集体选择,它是理解当地侨乡社会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在移民情境中探究汉文化中“家”的核心价值与特殊性的案例。
作者简介
作者陈杰,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社会人类学、华侨华人。
曾在《开放时代》《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中国广州社会保障发展报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及主要参与过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及相关领域科研课题多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民族与社会丛书》 总序
序 两头家:认识华人社会的一把钥匙
引子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问题意识
第三节 “两头家”的相关研究
一 侨乡与海外华人研究
二 “家”的相关概念
三 “文化传统”与“社会结构”框架下的“家”
四 “两头家”的研究回顾
五 研究反思及关注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口述史、生活史与日常实践
二 社区研究
三 家庭策略
四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田野工作及资料来源
第六节 本书结构
第一章 “两头家”的起源
第一节 唐山的“家”:南村
一 琼侨出国动因
二 南村历史及概况
三 南村的人口及家庭结构
第二节 侨乡人的另一头家:泰国
一 泰国华人社会的相关研究
二 泰国琼籍华侨华人概况
第三节 近代华南的移民与家庭
一 乡土与移民
二 “孝”与“远游”
三 华南移民的婚姻家庭形式
第二章 “两头家”的形成:下南洋
第一节 1950年前的“两头家”
一 婚姻习俗
二 婚配选择
第二节 “两头家”的概况与分类
一 南村“两头家”概况
二 “两头家”的分类
第三节 “两头家”的故事
一 一个典型的“两头家”
二 “牵”过来的媳妇:秀英婆
三 与夫不和的华侨妻:红英婆
四 步行返乡的华侨:伍征琉
五 安南婆
本章小结
一 “不娶番婆不起水”
二 他者的想象:“番”
第三章 “两头家”的变化:终结、解体与维系
第一节 终结:航路阻隔,华侨落地生根
一 背井离乡:八公的南洋路
二 “你等我回来,我对你不外”
第二节 解体:华侨婚姻问题
一 “牛拴着尚且偷吃草,何况没拴”
二 “母嫁胜过母死”
三 与夫反目成仇:韩忆瑾
第三节 维系:宿命观
一 “两头家”与侨房:陈冬英
二 我心里总不让我走出这个家:红英婆
第四节 嫉妒与争夫
本章小结
一 “两头家”中的婆媳关系
二 华侨丈夫与唐山妻的关系
第四章 “两头家”的迁移:香港地区与泰国
第一节 香港:“两头家”新的家园
一 香港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 香港移民的分类及个案分析
三 打“黑工”:20世纪70~90年代的赚钱之路
第二节 泰国:传统侨居地的延续
一 藕断丝连的纽带
二 泰国的“新移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头家”的现状及余波
第一节 悲凉晚景——留守的华侨妻
一 不愿做五保户的华侨妻:韩蕾淑
二 守了祖屋一辈子:洋湖二婆
第二节 留守华侨妻的家庭策略与人格
一 坚强与自主:红英婆
二 “番婆是太太,没崽没女是乞丐婆”:秀英婆
第三节 “两头家”的后代们
一 无可奈何的同化
二 “两头家”后代的关系
三 伍冬燕母女的生活策略
第四节 余波:新移民的婚姻家庭问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两头家”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分析
第一节 “两头家”的经济背景分析
一 侨乡经济
二 侨批、侨物
三 祖屋
四 道义经济:华侨资本
第二节 “两头家”的社会结构背景分析
一 宗族
二 “两头家”的互动
第三节 “两头家”的文化背景分析
一 “家”的传统价值
二 妇女地位
三 民间信仰
本章小结
结语 “两头家”:文化传统与社会结构下的家庭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两头家:华南侨乡的家庭策略与社会互动是202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杰。
得书感谢您对《两头家:华南侨乡的家庭策略与社会互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