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9(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9(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网络社会发展情况的年度研究报告。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通过列举若干热点网络事件,以社会学的视角透析事件背后的社会意识、社会行为、群体特点、社会安全等,力图从学术层面对网络社会问题给予解剖和导引。

与上一年度报告的结构编排方式一样,本报告仍然设置了年度“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主题报告”围绕“互联网时代信息沟通的社会基础”进行讨论,“专题报告”则关注2018年度比较重要的网络事件或网络议题。

作者简介

主编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评论》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和网络社会学。近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十余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年度主题报告

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社会影响:以P2P“爆雷”事件为例

引 言

一、共享经济与“互联网+”背景下的P2P热潮

二、金融风险的网络化扩张

三、风险转化:市场出清的社会成本

四、过度金融化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结 语

参考文献

年度专题报告

第二章 中国网络社会的发展历程与时空扩展

引 言

一、日新月异的快速网络化

二、网络技术引入与发展的总结

三、中国网络社会的发展历程

四、中国网络社会的时空扩展

结 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折叠空间”与“消费分层”:拼多多崛起背后的社会现象分析

引 言

一、拼多多:社交电商第一股

二、消费空间的现实折叠与网络伸展

三、“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

四、分级消费中的阶层分化

五、消费中国的网络镜像

结 语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舆论反转的发生机制: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

引 言

一、传统分析视角下的舆论反转

二、舆论反转中的话语控制

三、反转发生的社会机制

四、舆论反转导致的后果

结 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网络空间中群体极化和舆论分化的机制研究:以“江歌案”为例

引 言

一、“江歌案”的舆论发展概况

二、群体极化发生机制的归因分析

三、动态视角:舆论整体的分化和舆论主流群体极化的内在变化过程

结 语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认同与赋权:网络粉丝的文化再生产——以《创造101》节目为例

引 言

一、网络时代的粉丝:粉丝的画像与结构

二、网络粉丝的价值:粉丝力量大

三、粉丝社群:网络粉丝的认同建构

四、赋能:网络粉丝社群的文化再生产

结 语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时间、痕迹与网络的考古学:对抗信息遗忘的互联网记忆

引 言

一、网络时间的永恒性与信息行动的痕迹

二、“网络挖坟”与“扒一扒”——互联网中的痕迹搜寻行动

三、网络考古学与历史书写的平民化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 2017—2018年度重要网络社会事件

后记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9(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少杰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9(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研究 电子书
作者对典型网络原声数字资源的社会价值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逻辑清晰,语言凝练。
社会网络与劳动力市场 电子书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边燕杰利用社会网络理论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作品。
网络社会工程研究:以应对中国发展不协调问题为视域 电子书
中国发展不协调问题作为客体处于本体论层面,探讨发展不协调问题成因的社会科学理论及其他研究成果处于认识论层面,而应对发展不协调问题的社会技术体系处于方法论层面。以此为基础,本书提出了应对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问题、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发展不协调问题、网络经济建设与网络安全建设发展不协调问题的五大网络社会工程,凸显了网络社会工程的价值论意蕴。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 电子书
本书分为八章,分别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社会网络资料类型和收集方法、网络分析的各种技术与方法、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等内容。该书通过回顾社会网络分析思想与方法在西方的发展,梳理出其中的主要线索和问题,并结合国内的研究状况进行探讨。
宗教社会学·西美尔作品系列 电子书
神不仅是个人的个性、活力、合乎道德或缺乏道德的秉性以及爱好的需要的理想化,而且很多情况下是个体之间的社会生活形式赋予了宗教观念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