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与唐代诗歌

文化生态与唐代诗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切入唐代诗歌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在宏大的文化视野下,还原唐代诗歌生成的文化环境,诠释诗歌兴衰、嬗变的前因后果,解读重要的文学现象、重大的文学事件和著名的诗人诗作,通过对历史细节的精到分析形成立体的表达和生动的场景呈现,不但使文学的本质得到更适当的表述和阐释,而且使历史和逻辑融会贯通。

作者简介

作者戴伟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省社科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广东省“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社科联顾问,广东省和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刘禹锡研究会会长、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连续获得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唐方镇文职僚佐考》等11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文化生态与诗歌

一、文化生态释义

二、文化生态圈及其划分

三、文化生态多元与诗歌主题的选择

第二章 诗歌与时运、群体、传播、观念

一、“盛唐气象”及文学时运

二、群体组成及其身份结构

三、传播类型、层次及其功能

四、“道”“技”之别观念

第三章 政治与文学“才”“性”论

一、引论

二、李敬玄、裴行俭的“才性”之争

三、“高才而无贵仕”的“才性”观

四、儒学复兴的“才性”复合品格:永贞革新与刘、柳“才性”

第四章 南北文化分野与帝京、江南表达

一、杜牧诗中的“扬州”不在“江南”

二、大制作《帝京篇》

三、与帝京对视的《春江花月夜》

四、盛唐帝京咏唱

第五章 江南文化的诗意书写:以《状江南》为中心

一、《状江南》唱和诗的核心人物及其咏物创新形式

二、《状江南》月令组诗叙事喻物特征:兼论敦煌《咏廿四气诗》的写作性质与时间

三、回忆转换:从《忆长安》到《状江南》

第六章 京师文化主调与江南文化消长:以刘、白《春深》唱和为例

一、刘禹锡“深春”诗中“江南”缺位

二、长安是《春深》唱和的主要书写对象

第七章 《河岳英灵集》论

一、背景:开元及天宝初诗坛主流

二、储光羲与《河岳英灵集》

三、《河岳英灵集》载录之异及其编纂过程

四、“起甲寅”解

五、《河岳英灵集》所收诗人的群体性质

第八章 作家论:生平与创作

一、张九龄为“土著姓”

二、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书于政事堂的意义

三、李白自述待诏翰林事之心态

四、杜甫乾元元年的创作

第九章 题材论:岑参边塞诗

一、两个传统中的岑参边塞诗

二、人缘、地缘中的安西、北庭边塞诗

第十章 余论

后记

文化生态与唐代诗歌是202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戴伟华。

得书感谢您对《文化生态与唐代诗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区域城市化模式与生态安全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对区域城市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生态安全制约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安全视角下我国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张玉新与“原生态”语文教学 电子书
1.本书为“教育家成长丛书(新版)”之一,符合国家“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的政策思想。2.原生态教学着眼于语文的返璞归真,即以学生为本,让语文学习回归其内在规律,在语文学习中启迪灵性,追求语文学习之道。原生态教学模式则是在原生态教学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感性的城市: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 电子书
本书对城市文化和城市空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开辟了理解城市文化和空间的新方法。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问题研究:王新文集 电子书
本书分为“生态文明”、“劳动就业”、“群体问题”、“食品安全”、“应用对策”五个专题,紧紧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认真思考、深入分析,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其中多篇建议获得辽宁省领导的批示,部分成果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为省委、省政府决策起到了参考作用,同时也客观反映了群众的呼声和诉求。
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管理 电子书
本书依据大量数据,对我国的生态系统保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