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生态文化

音乐与生态文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既专注于音乐与生态美学研究,又着力发掘艺术深广价值的学术著作,将你引向更独特、宽广的音乐世界。

内容简介

《音乐与生态文化》是资深音乐教授张平多年来专注于音乐与生态美学研究,着力发掘音乐艺术深广价值与未来方向的一部评论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体现新世纪以来音乐艺术研究的更高追求和深度探索的著作。

著作分为四辑,收入其中的三十余篇文章从歌唱与自然生命、音乐与生态美学、现代音乐与民间艺术等诸多关系出发,围绕音乐与生态文化相互交叉的学科研究,展开作者的思考与探索。多数篇章融会学理、田野考察和实践,角度新颖,独树一帜,开拓了音乐艺术研究的边界。

作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将读者引向更独特宽广的音乐世界。

作者简介

作者张平,现任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黄河科技学院特聘教授。长年从事音乐文化、民间歌唱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教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辑

歌唱生态学浅议

生态时代的民间歌唱

歌唱的野种

民歌与野合

歌唱的身体性

歌唱的地域性

少数民族音乐的生态美学意蕴

音乐的“本真性”及其他——兼谈音乐的现代性危机与救治方略

歌唱艺术中的非科学场域

内科技·外科技

气息与气的哲学

时代境遇与流行歌唱——八十年代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管窥

中国古代声乐艺术蠡测

《牡丹亭》与“士文化”

第二辑

歌唱艺术要“走心”

人声表演艺术家

唱出绿色的心声

把音乐穿在身上

穿绿衫的小乐队

妖精变身的生态意蕴

进退维谷“原生态”

高雅的音乐素朴的人

艺术天性的护持与委弃

第三辑

礼失求诸野——浅议当前草根阶层的戏曲文化底蕴

草根间的祥符遗音

捧一把戏曲之乡的泥土——汝州市市井戏曲活动考察

海南岛有一个豫剧部落

河南坠子:植根中州大地的曲艺奇葩

我与赵派河南坠子

第四辑

提高音乐教育的人文素养

讲台·舞台·赛台

艺考风与艺术“下流”化

音乐教育的文化普适性

艺术教育在于涵养性灵

后记

音乐与生态文化是2019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平。

得书感谢您对《音乐与生态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清初小说与士人文化心态 电子书
本书中的清初指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这段时间小说创作繁荣并独具特征,小说刊刻近两百部,是现存明代小说数量的总和;小说形式也多种多样,白话、文言小说都很兴盛。本书综述清初小说的创作概况和文化生态,并以清初小说创作中的故国情结为切入点,通过对小说家代表丁耀亢、陈忱、李渔、烟水散人及小说流派代表才子佳人小说、时事小说的个案分析,点面结合来探究清初小说创作以及易代之际的士人心态。
地域文化与汉末魏晋文学演进 电子书
本书将魏晋文学上溯至汉末中原文学新风的兴起,下延到晋宋之际江州隐逸文风的新变。全书分汉末、三国、西晋、东晋四个时段,对汉末魏晋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南北士人的文化交流与文学融合、文化中心迁移对文风新变造成的影响等诸多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通过对汉末魏晋时期不同地域文人群体、文学创作和文风特点及其文化成因的梳理,从地域文化视角揭示魏晋风度及文风演进的历史进程。
窗外享乐——音乐聆听的只言片语 电子书
一部不可多得的音乐欣赏指南,帮助你理解各个时代和文化中的音乐。
性别视角下的天津文学与当代文化 电子书
本书以地域文学作品与当代文化现象为媒介,对性别理论进行了现实呈现。书中首先对女性主义的产生,以及黑人女性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解读和阐释,是因为最初的女性主义思潮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与中国女性的处境有颇多相似之处;其次,从性别理论视角对天津这一地域的代表作家作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性别理论的视角对当代中国一些与性别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展现了诸多现象中所包含的性别矛盾。
传播与本土书写: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小说生态叙事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全景式考察了西方生态思潮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生态书写的状态、成就、困境与发展趋势,以生态叙事、中西诗学比较、“本土化”三个维度为主体构架,从生态叙事主题与修辞策略、生态叙事价值重估、“本土化”选择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交互性研究,深度揭示了中国当代生态叙事的史学价值、诗学意义以及民族国家特色,并对其未来“本土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