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以思想根源、理论和图像基础、理论形态、模式类型等为主干,分析明代书画仿古模式中仿古与自由表达之间的矛盾和张力。
内容简介
明代大力推行的科举考试制度,使明代教育具有了特殊性:一切以是否合于儒家经典为标准。它造成了明人普遍具有遵经、崇圣心态。当这种心态渗透至书画创作和理论总结时,就使书画理论和实践都具有了崇古的特征。
作者简介
作者蒋志琴,1970年生于江苏宜兴。南京师范大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
主要从事书画理论研究,在《美苑》《美术与设计》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王原祁“龙脉”说研究》,主持国家艺术学社科基金项目《论明清画学“仿古”模式的思想根源与理论形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图书出版对明代文化思想的影响
一、明代雕版技术、文教政策与图书出版的兴盛
二、明代图书出版的特点
三、明代图书出版对明代文化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功利主义对明代学术和世风的影响
一、明代学术中的功利主义倾向
二、从商业道德角度看明代功利主义对士习的影响
三、从僧道度牒制度的变迁看明代功利主义对世风的影响
第三节 从曹昭《格古要论》看明初书画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特点
一、曹昭《格古要论》的出版动因
二、《格古要论》书画知识的来源和内容、体例特点
三、从《格古要论》的内容和体例看明初书画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特点
第二章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的内涵及其理论和图像基础
第一节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相关内容分析
一、书画仿古相关问题简述
二、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三、明代书画仿古模式中的古人、古法与画道
第二节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形成的图像基础
一、明代书学仿古模式形成的图像基础:书学经典真迹与明代官、私刻帖
二、明代画学仿古模式形成的图像基础:画学经典真迹与《顾氏画谱》等经典真迹翻刻
第三章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的思想根源:得“圣贤立言之旨”
第一节 讲章概念分析
一、讲章的概念和体例
二、从明代经筵讲章的语言、功能等角度看明代经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明代经学理解方式的转变
一、汉儒训诂学与宋儒义理学
二、定朱学为一尊与明儒义理之学的衰退
第三节 明代经学理解的多元化和经学思维
一、明代科举制度与明代经学理解的多元化
二、明代经学理解多元化与经典祛魅
第四章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的思想根源:“代圣贤立言”
第一节 明代时文概说
一、明代时文与科举
二、明代时文与古文、讲章
三、明代时文之学与理学
第二节 明代时文之弊
一、从明代时文的学习内容、方法等看时文之弊
二、明代时文的救弊之法
第三节 明代时文“代圣贤立言”的理论分析
一、何谓“代圣贤立言”
二、为何要“代圣贤立言”
三、“代圣贤立言”何以可能
第五章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的理论形态
第一节 祝允明“遍友历代,归宿晋唐”说:回归书学经典
一、“根本乎五经,平览乎十代”与“遍友历代,归宿晋唐”
二、“遍友历代”与“归宿晋唐”:回归书学经典
第二节 董其昌画学南北宗论:为画学经典辨体
一、董其昌画学南北宗论的辨体依据
二、董其昌画学南北宗论的辨体影响
三、董其昌画学南北宗论:为画学经典辨体
第三节 王原祁“宋法元趣”说:沟通宋元画学经典
一、王原祁“宋法元趣”说的内涵和理论来源
二、王原祁“宋法元趣”说的继承性质
三、王原祁“宋法元趣”说:沟通宋元画学经典的理论意义
第四节 笪重光“境界”说:以古雅为书画评价核心标准
一、笪重光画学“境界”说的理论根源
二、明代书画谱等传播媒介对艺术评价标准的影响
三、从笪重光画学“境界”评价标准的特点看其理论意义
第六章 明代书学仿古模式的类型分析:以祝允明为例
第一节 祝允明时代书学取法问题的提出:师古与师今
第二节 祝允明书学仿古模式的评价标准:“逼真”
第三节 祝允明书学仿古模式的特点:代言性
第四节 祝允明书学仿古创新法:“想象宗祖”与“以意构之”
第五节 对祝允明书学仿古模式的评价
第七章 明代画学仿古模式的类型分析:以董其昌为例
第一节 董其昌山水画树法与石法关系:“画山即用画树之皴”
第二节 董其昌画学仿古模式的语言:模拟古人的笔墨语言
第三节 董其昌画学仿古模式的语法:位置结构的分合转折
第四节 董其昌画学仿古模式的创新之法:以古人的笔墨语言别构一境
第五节 对董其昌画学仿古模式的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经筵讲章范例
后记
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研究是2022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蒋志琴。
得书感谢您对《明代书画仿古模式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