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迷思”:网络传播公共性研究

走出“迷思”:网络传播公共性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研究:走出技术迷思,重新审视公共性及弊端。

内容简介

早期的网络传播研究常常为一种乐观情绪所鼓舞,预言互联网将在虚拟世界建立一个公共空间,为民主政治注入新的活力。近来的一些研究则表明,这些预言很多都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它们反映出的不过是历史上一再出现的关于新技术的“迷思”。时至今日,在互联网与公共领域的建构这一问题上,我们需要走出迷思,对那些人们已经不假思索地接受下来的结论进行重新审视,这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既包括早期的那些乐观的技术迷思,也包括后来出现的一些悲观的与实际状况不符的理论推演。本书的主体部分即从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媒介化交往的兴起、虚拟社区的建构等方面重新审视了网络传播的公共性及其弊端。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导论 走出网络传播研究中的“迷思”

一 建立在流沙之上的网络传播研究

二 何为“迷思”

三 “迷思”破产

四 走向公共性研究

五 中国的网络传播研究

六 本书结构

第一章 网络传播迷思形成的语境

一 网络传媒:社会结构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 网络传媒:民主政治困境的解围之神?

三 网络传媒:大众传媒弊端的完美解决?

第二章 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的衰落

一 阿伦特论大众娱乐对共同世界的破坏

二 哈贝马斯论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

三 桑内特论大众传媒与公共人的衰落

第三章 网络传播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理论的反思

一 经典公共领域理论的传媒缺陷

二 移动的公、私之界

三 汤普森:可见性的变化与公共领域的转型

四 达尔格伦:网络传媒—公民文化—公共领域

第四章 网络传播与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

一 互联网普及背景下的数字鸿沟问题

二 信息资源:从匮乏到丰富

三 信息方式:从广播到窄播

第五章 网络传播与媒介化交往的兴起

一 网络交往的匿名性

二 网络交往中的倾听与表达

三 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传播

第六章 网络传播与虚拟社区的建构

一 虚拟社区与“事件公众”的兴起

二 虚拟社区中的娱乐与政治

三 虚拟社区与自恋主义文化

四 虚拟社区与现实世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走出“迷思”:网络传播公共性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国战。

得书感谢您对《走出“迷思”:网络传播公共性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第1辑) 电子书
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刊物,集中推出当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财经媒体传播影响力研究(文澜学术文库) 电子书
书中以媒介融合为研究视角,以我国财经媒体为研究对象,以传播影响力为理论研究框架,具体探寻提升我国财经媒体影响力的策略体系。
晚明印刷传播 电子书
传播技术教材:原理与应用、新闻传播基础、现代传播技术及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
传统文化元素的品牌呈现方式与传播策略研究 电子书
本书运用案例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品牌中的呈现与传播方式,以及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针对具体的品牌传统文化塑造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在案例研究部分,作者通过多个典型案例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方式对消费者品牌认知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该如何有效运用传播策略来构建品牌的文化意义,增强品牌的文化底蕴。
基于《论语》英译的中国典籍翻译传播创新研究 电子书
本书借助语料库,结合定性分析,对《论语》英译概况以及《论语》及其英译的语篇特征、文化特征、修辞特征、传播历程、传播模式、传播途径、海外接受调查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基于《论语》英译传播研究进而对中国典籍翻译传播的主体多元化、路径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本书着重探讨了《论语》译介传播过程中的文本内外制约因素,分析译者风格、语篇特征、文化特征、修辞特征、翻译传播环境、翻译传播模式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