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描绘专业成长图谱,助力教师走向卓越。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学生发展与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教师成长与专业写作四个维度,剖析了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四方面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之道,内容紧贴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直面教育真问题,所分享的成长建议和策略具有可操作性。
书中每一辑,附有一篇访谈,从权威专家的角度解析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还有一篇作者采写的名校或名师的实践案例,使思考的视角更为多元、内容更为丰富和立体,教师从中不仅可以得到思想上的启迪,还可以获得方式方法、实践路径的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作者汪瑞林,编审,《中国教育报》课程周刊兼体育美育版主编。曾任中国教育报刊社首席编辑。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高考改革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谱写教师专业成长的时代新曲
前言
第一辑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从熟知到真知
一、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什么地位
二、什么是真正的“理解”
三、元认知知识是否可“教”
从知识走向素养
一、综合化:培养整体认知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化:在体验知识生成与应用过程中增进理解能力
三、开放性:创设丰富的学习任务,让知识与生活碰撞生成智慧
从“例子”走向广阔的语文天地
一、深刻认识“例子”的作用和价值
二、体会“例子”选取背后多方面的考量
三、用好例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校本课程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之道
一、明确校本课程的存在价值及定位要“不忘初心”
二、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三、校本课程应在课程规划、开发、资源利用和教学上进行优化和创新
附
专家访谈:如何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
实践案例:养浩然正气,育君子之风
第二辑 学生发展与核心素养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
一、人工智能不能代替学习
二、高阶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三、未来的学习将更加个性化
课堂教学改革的“原点”与“支点”
提升学生能力与素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不能把提升素养与学习基础知识对立起来
二、不能拔苗助长,要以平常心态静待瓜熟蒂落
三、教学方式选择要考虑效果与效率的平衡
当课改遇上“双减”
一、课改与“双减”的关系辨析
二、找准“双减”背景下课改发力点
“双减”如何与中高考改革相向而行
一、“双减”与中高考改革的影响是双向的
二、“双减”与中高考协同下的课程教学变革
附
专家访谈: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实践案例:把时间还给学生的课堂什么样
第三辑 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
改进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方向性思考
一、对德育评价功能和价值进行再认识
二、科学确定德育评价的维度和指标体系
三、将德育的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落到实处
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辨析
二、在中小学教育中提倡“课程思政”的意义
三、多维度发掘学科课程的思政功能及价值
四、创新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实现方式
提升社会大众对统编三科教材的认知水平
一、两个群体对统编三科教材的不同认知
二、提升对统编三科教材的认知水平
三、正确看待统编三科教材的新变化,引导社会舆论
发挥科学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
一、正确认识自然科学的价值性
二、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价值观
三、如何实现科学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
附
专家访谈:如何发挥好统编三科教材的育人功能
实践案例:良知教育,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第四辑 教师成长与专业写作
“动笔写”: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教师“动笔写”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师不善写的原因分析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写作从何入手
向名师学什么
一、知识与技能是教师站稳讲台、安身立命之本
二、名师走向成功的奥秘,就潜藏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向名师进阶的必经之途
破除教师成长的“体制”依赖
一、教师成长被“体制化”的隐忧
二、破除“体制”依赖,还需双方努力
教学反思的三个视角
一、反思一堂课
二、反思一段教学经历
三、反思某种课改新理念新模式
角色转变后,教师当于何处发力
一、为学生搭好思维的脚手架
二、为学生规范表述当好示范
三、引导学生做好时间管理
四、做好学后反思的设计与指导
附
专家访谈:教育需要微创新
实践案例:是什么让他们快速出彩
素养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是2022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汪瑞林。
得书感谢您对《素养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