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

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温儒敏现代文学课讲稿精华节录,阅读文学作品、分析文学现象。

内容简介

本书系温儒敏教授在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讲授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讲稿节录,侧重对现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艺术分析,示范多种解读作品的方法,引导对经典的阅读鉴赏。

全书讲析26位作家的代表作,保留课堂现场感,新见迭出,有趣有料。可作为大学生选修现代文学课程的学习用书。选篇基本覆盖了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文选目,亦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温儒敏,1946年生,广东紫金人。现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

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讲 读出《狂人日记》的“忧愤深广”

不止“狂”中有“醒”,还弥漫寂寞与悲哀

就当它是一篇寓言或者诗歌来读

多重叙述产生的“反讽场”

第2讲 创造了“共名”的《阿Q正传》

“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

阿Q为何特别讨厌而又惧怕“假洋鬼子”?

鲁迅担心《阿Q正传》搬上舞台将“只剩了滑稽”

第3讲 《伤逝》为“五四”式爱情唱挽歌

细读:在意那些被忽略的缝隙

“潜隐叙述者”对涓生的批评

第4讲 《野草》是“苦闷的象征”

是“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

《死火》与鲁迅的“自剖”

《腊叶》的自况自虐与常人的哀愁

第5讲 《朝花夕拾》:思乡的蛊惑

比较难读的两篇

鲁迅原来这么“好玩”

为何读鲁迅会有些“隔”?

雍容、幽默与简单味

第6讲 《尝试集》开新诗风气之先

用白话写诗,当时是“造反”行为

“作诗”能和“作文”一样吗?

古典诗词从未有过的特别味道

第7讲 《女神》中的“五四摇滚”

“两极阅读现象”与“三步阅读法”

《天狗》分析:理解“五四”的阅读行为

如何判断一首诗的好坏?

怎么会“立在地球边上”?

第8讲 “冰心体”有“不可重复之美”

刚露头,作品就被推为新文学的典范

能让年轻的心“定格”的“小诗”

《寄小读者》: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她爱浸些旧文学的汁水进去”

冰心的清婉是“流于做作”吗?

第9讲 郁达夫创作的真性情

“模拟的颓唐派”

《沉沦》正视作为人性的情欲矛盾

《零余者》中的“情绪流”

《故都的秋》与《水样的春愁》

第10讲 闻一多:“戴着镣铐跳舞”

回归理性节制的古典美

《红烛》与《死水》

《口供》与《静夜》

第11讲 徐志摩:“跳着溅着的一道生命水”

“诗化”的人生与创作合体

一说徐志摩,仿佛就是说浪漫、潇洒和青春

美好的东西总是带点忧愁的

赏析《再别康桥》不必套用“三美”

第12讲 象征派“诗怪”李金发

《弃妇》的阅读分析

把握意象与暗示,别强加索解

客家话与“翻译腔”

第13讲 周作人散文的涩味和简单味

提倡“人的文学”是要“重新发现人”

“叛徒”“隐士”与“名士派”

简单味、涩味与闲话体

第14讲 最受语文课“青睐”的朱自清

《匆匆》与《春》:感悟与直觉思维

《背影》是写“爱”与“被爱”的隔膜

《荷塘月色》中的“独处”与“冥想”

第15讲 “莎菲女士”面对的“世俗”难题

一篇“心理成长小说”

相爱应当是找到“可诉心肺的朋友”

欲望与理性的纠缠

向青涩的浪漫告别

第16讲 被遮蔽了的《子夜》的丰富性

1930年代中国都市的浪漫故事

吴荪甫是一个“新人”

结构、语言与创作模式

第17讲 《家》与“青春型”书写

无政府主义给了巴金创作的动力

要写一部旧家族的衰变史

两种性格,两种人生道路

不一定深刻,但很感人

第18讲 《骆驼祥子》对现代文明病的忧思

人性在城市化过程中被异化了

祥子命运的“旅程结构”

如何看待“女一号”虎妞

“京味儿”牵动了老舍复杂的感情

第19讲 “情欲”是《雷雨》的重要主题

评论家把主题说得很明白,但曹禺不认可

被删去的“一头一尾”其实挺重要的

“带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很多,周朴园只有一个

蘩漪演好了,《雷雨》就成功一大半

第20讲 《边城》与文学的“白日梦”

把“自然”与“蛮性”看作正常生命形式

《边城》悲剧故事为何并不令人悲恸

文学的“白日梦”与心理疏导

第21讲 《呼兰河传》与“越轨的笔致”

《生死场》的“场”是什么?

《呼兰河传》的民俗纪实与童年回忆

乡村女性悲惨无告的命运

靠感觉与情绪在“自动书写”

第22讲 “两脚踏东西文化”的林语堂

双语创作:给外国人讲述中国文化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小品文的“笔调”

第23讲 朦胧多义的《雨巷》

《雨巷》不宜直解

接续古诗词意象艺术的余脉

诗歌的语言、结构与体式

《寻梦者》:“内在的韵律”

第24讲 艾青:“我始终是旷野的儿子”

平易而又气息鲜活地唱出的《大堰河》

“雪落”一句已经深刻在国人的心中

《手推车》与《我爱这土地》

诗绪、意象抒情与散文化

第25讲 《十四行集》:冥想的艺术

“移植”带“洋味”的十四行诗

《十四行集》的冥想式解读

第26讲 《金锁记》中人性与道德性的玩味

她写的其实是“无情的言情”

将人生的荒诞与悲凉阐释到极致

浓艳的写实中有苍凉的意味

第27讲 《围城》的三重主题意蕴

作为学问家的小说家

“包含对人生的讽刺与感伤”

用“剥竹笋”的读法看三重意蕴

用滑稽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第28讲 穆旦:“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诗歌的异质性和叛逆性

《诗八首》的爱情书写有些“煞风景”

第29讲 赵树理:“土得掉渣”的美

《小二黑结婚》“走红”的现象

“创出了新的通俗文体”

第30讲 《白毛女》的民间伦理与艺术高度

歌剧艺术的巅峰之作

从文学角度分析歌剧《白毛女》

传奇性、政治性与民间伦理

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温儒敏。

得书感谢您对《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履印心痕:郑天敏诗歌选 电子书
本诗集分感念亲情、洄水恋歌、平凉散章、四季拾趣专题。
西方文化与东亚现代文学关系研究 电子书
本书运用文化传播学、比较文学等文化、文学理论,依据西方文化与东亚现代文学关系的翔实史料,在世界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广阔视域下,论述西方文化的历史演变及特点,阐述西方文化在东亚各国的传播和影响,研究西方文化影响下东亚各国对西方文化认同心理的形成以及东亚各国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分析西方文化、文学对东亚各国现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批判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第一部从“史料批判”角度讨论现代文学史料的论著。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 电子书
马克·吐温被美国著名评论家称为“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这源于马克。吐温早期短篇小说《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在这个故事中,马克·吐温形象地展示了当时正在开发的美国西部地区的特殊风情,可以说他的小说表现出纯粹的美国气质,标志着地道的美国本土文学的发展方向;而他的《3万元遗产》则通过对比描写,让读者在笑声中认识资产阶级的丑恶面目;《我怎样编辑农业报》中的农业报的编辑发表的社论是:萝ト不要用手拔,最好让
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电子书
王富仁先生以敏锐的眼光和坚定的勇气,在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突破,他所提出的“思想革命的镜子”、“回到鲁迅”、“新国学”等构想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不可绕过的学术高点,对于现代文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也有着突出的贡献。本书将“思想性”视为王富仁与现代文学的精神契合点,无论是王富仁本身的研究特点和研究风格,还是鲁迅、胡适、曹禺等王富仁研究的对象,极富“思想”性都是他们的共同特性。本书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