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

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整研究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第一部对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进行完整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20世纪原苏联版图和流亡海外的各主要俄苏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特别是对以往受意识形态影响而鲜为人知的一些批评家及其理论,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对于反思20世纪俄苏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了解现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起源,感知20世纪俄罗斯民族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张杰,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分委员会委员、国际符号学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语言符号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巴赫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学批评及其理论、俄罗斯文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说明

绪论

第一节 一个循环:多元与一元之间

第二节 两大板块:境内与境外交融

第三节 三股潮流:起伏与转向演变

第一编 宗教编

概述

第一章 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走向上帝:大智而哲学修养更高的人

第二节 完整知识:神学、哲学、科学的融合

第三节 索菲娅形象:万物统一和神人合一

第四节 伦理学观点:善与万物统一

第五节 美学观:真善美的物质统一性

第六节 时空的象征:别雷小说《彼得堡》

第二章 罗赞诺夫:性与宗教

第一节 思考与探索:生活化与文学化

第二节 生活化:性与宗教

第三节 文学化:思想与批评

第四节 思想探索的文学化:“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第三章 特鲁别茨科伊兄弟:聚和性意识与生命的意义

第一节 转向宗教:两兄弟的学术之旅

第二节 谢·尼·特鲁别茨科伊:聚和性意识

第三节 叶·尼·特鲁别茨科伊:生命的意义

第四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聚和性”意识

第四章 梅列日科夫斯基:新宗教意识

第一节 诗歌与理论批评:俄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第二节 新宗教意识

第三节 象征主义批评

第四节 《未知者耶稣》的象征意义与批评启示

第五章 舍斯托夫:悲剧哲学

第一节 思想的执着者

第二节 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

第三节 圣经哲学:走向信仰之路

第四节 悲剧哲学批评

第五节 契诃夫创作的悲剧式解读

第六章 维·伊凡诺夫: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

第一节 基督教文化的审美感悟者

第二节 现实的象征化:酒神崇拜

第三节 象征的现实化:合唱原则

第四节 象征与现实之间:文本现实性的逆向延伸

第七章 洛斯基:具体的理想现实主义

第一节 走向哲学之路

第二节 具体的理想现实主义

第三节 上帝存在的直觉主义证明

第四节 现实与理想:《樱桃园》的直觉阐释

第八章 布尔加科夫:“三位一体”

第一节 思想的形成与三个发展阶段

第二节 宗教唯物主义与索菲娅学说

第三节 “三位一体”的文学批评

第四节 《卡拉玛佐夫兄弟》中的伊凡形象

第九章 别尔嘉耶夫:东正教人本主义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探索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唯心主义、俄罗斯宗教文化之间

第三节 走出悲剧的人本学哲学

第四节 东正教人本主义

第五节 精神解放:摆脱客体化世界的羁绊

第六节 地理位置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同一

第七节 救世的宗教文化批评

第八节 民族“神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第十章 弗兰克:直觉主义的宗教人道主义

第一节 思想的两次转向

第二节 虚无主义伦理学

第三节 黑暗之光:善恶与拯救之间

第四节 直觉主义的宗教人道主义

第五节 庸俗人道主义批判

第六节 直觉与宗教:《复活》的意义

第十一章 弗洛连斯基:宗教与艺术

第一节 真理的探索者与殉葬者

第二节 思想探索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宗教与艺术关系的重新阐释

第四节 《大师与玛格丽特》的反向透视

编末语

第二编 现实编

概述

第一章 高尔基:现实主义理论与批评建树

第一节 文学目的论

第二节 文学史观

第三节 重视文学传统与语言艺术

第四节 抵制极左文学思潮

第二章 普列汉诺夫: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家

第一节 唯物主义美学观

第二节 兼及思想与艺术的批评观

第三节 文学批评成就

第三章 沃罗夫斯基:政论的批评

第一节 阶级性·倾向性·艺术性

第二节 关注“当前的现实”

第四章 卢那察尔斯基:社会学批评与美学批评

第一节 在艺术与政治之间

第二节 关于“反映论”的阐释

第三节 社会学批评与美学批评的融合

第五章 列宁:文艺思想与批评实践

第一节 “两种文化”论与文学的党性原则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三原则

第三节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第六章 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

第一节 文学分类论

第二节 “无产阶级文化”论

第七章 布哈林:文化—文学批评观

第一节 论“无产阶级文化”与形式主义

第二节 论苏联文学

第八章 弗里契:庸俗社会学批评

第九章 波格丹诺夫与“无产阶级文化派”

第十章 “岗位派”—“拉普”的文艺观

第一节 “阶级文学”论

第二节 “活人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定义的出现

第二节 日丹诺夫主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

第十二章 波斯彼洛夫:自然派美学理论

编末语

第三编 审美编

概述

第一章 什克洛夫斯基:文学形式的陌生化理论

第一节 走向文学的形式研究

第二节 “陌生化”理论

第三节 文学性、陌生化、生活化

第四节 陌生化与生活化:《叶甫盖尼·奥涅金》解读

第二章 雅各布森:语言学诗学

第一节 诗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轨迹

第二节 文学性—语言学和诗学的联姻

第三节 作为语言艺术主导的诗性功能

第四节 语言的两极和对等原则

第五节 诗歌的语法和语法的诗歌

第三章 艾亨鲍姆:科学实证主义文论

第一节 科学实证主义批评原则的探索者

第二节 文学史研究

第三节 果戈理短篇小说《外套》的叙述方式

第四章 巴赫金:复调、狂欢化、时空体

第一节 一位伟大的批判者与论战者

第二节 复调小说理论

第三节 狂欢化诗学

第四节 时空体形式

第五节 对话批评方法

第五章 洛谢夫:古希腊罗马美学研究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探索者

第二节 古希腊罗马美学史

第三节 神话、音乐与语言研究

第六章 布罗夫:艺术审美本质论

第一节 艺术规律的独特性

第二节 艺术的审美本质

第七章 斯托洛维奇:艺术审美价值论

第一节 社会学派立场

第二节 审美价值论

第八章 卡冈:艺术形态学

第一节 主客观统一派

第二节 系统研究方法

第三节 艺术形态学

第九章 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首创者

第一节 “两种语言”融合与碰撞下的学术创新之路

第二节 艺术是一种语言

第三节 语言——文本——文化

第四节 “我—他”与“我—我”对话

第五节 独特的文化空间——“符号圈”

第十章 鲍·安·乌斯宾斯基:视点与艺术文本的结构诗学

第一节 学术发展轨迹及其研究特点

第二节 多维开放的艺术文本视点结构

第三节 结构诗学思想的多元理论基础

第四节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诗学结构的视点分析

第十一章 赫拉普钦科:创作个性与艺术形象的再认识

第一节 苏联语文科学的“带头人”

第二节 创作个性:作家的审美胎记

第三节 坚守形象思维论

第四节 与文艺新论对话

第五节 维护艺术进步观

第六节 与巴赫金的对话与争论

第七节 对当代文论建设的启示

第十二章 利哈乔夫:从文论史到文化理论

第一节 “俄罗斯知识界的良知”

第二节 现实的艺术与现实主义艺术

第三节 坚持历史主义 批评形式主义

第四节 知识分子性与文化性

第五节 文学方法与园林研究

第六节 文学中心主义与文学素质教育

第七节 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第十三章 纳博科夫:直面文学之美的“大师批评”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艺术大师

第二节 “大师的批评”视野下的审美期待

第三节 “大师的批评”之局限与意义

编末语

结语 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多元化与一统化

第一节 创作与批评的多元化

第二节 苏联文学批评理论:一统化

第三节 方法论的启示:多元、不确定、对话

主要文论家及其论著中外文对照表

后记

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杰。

得书感谢您对《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唐史演义(下册) 电子书
唐朝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代。开国不久,声威远播,社会繁华富庶,皇帝被尊为天可汗。蔡东藩著的《唐史演义(无障碍阅读版上下)》概述了将近三个世纪内,大唐帝国由盛到衰的过程,重点交代了三个历史教训:一是女祸,即宫闱淫乱;二是阉祸,即宦官擅政,挟制天子;三是藩镇祸,即军阀混战,割据一方,终于篡夺中央政权。书中对李氏父子削平群雄、玄武门之变、武则天称帝、安史之乱等重大事件,都有较详尽的叙述。
南北史演义(下册) 电子书
蔡东藩著的《南北史演义(无障碍阅读版上下)》共一百回,起自刘裕代晋,终至隋朝灭陈,真实地再现了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数百年间群雄纷争、分裂割据的局面再次走向大一统的历史大势。南方经历宋、齐、梁、陈,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不停。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推行改革,吸收汉文化。北魏后来分裂为东、西魏,进而被北齐、北周所篡夺。隋灭陈(589),宣告中国南北对峙局面的结束。由于炀帝的奢淫暴虐,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隋终
黄同学漫画兵器史 电子书
超嗨漫画,脑洞超大,兵器从未如此爆笑。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先生文学研究近六十年的精品力作。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电子书
本书涵盖了叙事文本的各主要成分,从文本、故事、素材三个层面入手,分别阐释了诸如事件、行为者、时间、场所、空间、描写、节奏、聚焦、视觉故事、叙述层次、非叙述评论、叙述者等诸多因素,对构成叙事文本的内在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作用等结合作品进行了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