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中小学校长需不断学习、提升治校能力、重建课程体系。
内容简介
对于中小学校长来说,从经验治校到制度治校,再到文化治校,是一个持续学习和砥砺实践的过程。中小学如何通过现代学校治理,挖掘学校文化内生点,构建学校价值观体系、提炼学校的育人目标、重建课程体系,以体现学校独特的价值追求和办学风格呢?
本书提供了相应的内容与思路,可有效地帮助学校通过立根子(挖掘并确立学校的精神价值之原点)、定调子(构建学校的魂、神、形体系)、搭架子(搭建文化与课程相整合的文化治校体系)来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助力中小学校实现从经验治校、制度治校到文化治校的转变,以承担起全面育人、高质量育人的新使命。
作者简介
作者杨海燕,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政策、区域教育规划和中小学管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学校特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学校特色的基本概念
一、学校特色
二、学校特色发展的时代背景
三、学校特色发展的类型
第二节 管理思想的演变与学校自主管理
一、战略管理与学校管理的结合
二、差异化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三、激发活力铸造管理特色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与学校特色发展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二、人本主义理论与课程整合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学校的特色文化与课程体系
第一节 学校特色文化体系
一、领悟学校文化
二、什么是学校文化
三、学校文化体系的作用
四、学校文化的结构
五、农村小规模学校文化建设
第二节 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一、课程概述
二、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素养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学校特色课程文化整合
一、课程整合概述
二、国外的课程整合理论
三、课程整合的学理依据
四、课程整合的发展
五、我国课程整合的实践历程
六、我国的课程整合方法
七、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一、构建特色课程载体
二、通过多样化教学落实课程体系
三、丰富课程资源
第三章社会组织参与下的学校特色发展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概念及参与教育治理的身份演变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
二、教育协同治理
三、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身份演变
第二节 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现状
一、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形式
二、社会组织教育服务的类型
三、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意义
第三节 社会组织参与学校特色发展实践案例
一、为什么走向教育协同治理
二、教育协同治理如何开展
三、社会组织在教育协同治理中扮演何种角色
四、教育协同治理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第四章U-S合作下的学校文化变革与特色发展
第一节 学校文化变革的背景及内涵
一、文化变革
二、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
第二节 U-S协同共治的理论基础及模式
一、协同治理
二、大学与中小学(U-S)合作
三、本书中的U-S合作
第三节 学校文化变革的实践案例(一)
一、我国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特色的研究
二、日本对小规模学校特色的研究
三、芬兰对小规模学校特色的研究
第四节 学校文化变革的实践案例(二)
一、A小学与大学的合作模型
二、A小学与大学的合作动机分析
三、U-S合作过程分析
四、U-S合作模式分析
五、U-S合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第五节 U-S合作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U-S合作时出现的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第五章农村学校课程文化及特色发展
第一节 农村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学校特色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建设
二、农村学校特色发展的目的
三、学校特色的影响因素
四、学校特色的发展要素
第二节 农村学校特色阅读文化体系构建
一、学校阅读文化的内涵
二、学校阅读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学校阅读文化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农村学校特色文化发展实践案例
一、三所小学学校阅读文化建设概况
二、三所小学学校阅读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对三所小学阅读文化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第四节 农村学校阅读特色发展策略
一、阅读文化的物质基础建设
二、阅读文化的制度建设
三、阅读文化的精神建设
第六章农村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案例及推进策略
第一节 农村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案例
一、蒲江县教育的基本情况
二、S小学特色建设的阶段及策略
第二节 农村学校特色发展的效果和问题分析
一、特色发展效果分析
二、农村学校特色发展问题分析
第三节 农村学校特色发展的推进策略
一、立足实际,明确特色思想内涵
二、传承历史,完善特色文化脉络
三、激发活力,铸造管理特色
四、构建特色课程载体
参考文献
中小学特色发展: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是202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海燕。
得书感谢您对《中小学特色发展: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