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传播新趋势

世界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传播新趋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新兴国家全球影响力与涉华舆论,深入探讨城市成为全球网络节点的趋势,并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的中国国际传播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世界体系多极化格局发展的转型趋势,基于新兴国家全球影响力的持续增长及其对国际话语权的更多诉求,结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努力,对非西方世界的涉华舆论开展深入研究。

本书梳理了世界体系结构与转型、国家身份与认同、西方涉华话语框架的相关理论与发展,追踪研究十五年间金砖国家涉华舆论的发展,探究尼日利亚媒体关于中国在尼企业的报道,考察美国华文媒体中国70周年国庆报道,并基于城市成为重要全球网络节点的趋势以上海为样本研究聚焦中国全球城市的国际报道格局,考察系统性影响全球城市国际报道的因素,力图深入理解世界体系变动格局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和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严怡宁,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上外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国际传播领域的研究以及英语新闻业务、国际新闻报道等方面的教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自序

第一章 世界体系结构及转型趋势

一、 理解世界体系结构的不同理论流派

(一)以权力为中心的传统现实主义

(二)从结构出发的新现实主义

(三)引入国际机制的新自由制度主义

(四)文化主义取向的建构主义

(五)划分三个地带的世界体系理论

二、 世界体系的演进与转型趋势

(一)三种国际体系变革和“成本—收益”论

(二)体系本体转型和体系结构要素转型

(三)新兴国家崛起与世界体系转型

第二章 国家身份与认同

一、 身份与认同的相关概念

二、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视域中身份的种类

三、 认同的形成

四、 国际社会三种无政府文化下的身份认同

五、 国家间集体认同的形成

第三章 西方媒体看中国的他者框架与西方话语霸权

一、 框架理论

二、 影响国际新闻报道框架的因素

三、 他者化的中国:西方社会塑造中国形象的长期框架

(一)古代中国:被定义为遍地黄金的东方乐土

(二)近代中国:被视为封闭、落后之地和巨大的危险

(三)20世纪上半叶:呈现贫困、坚韧、追求光明,随后又令西方失望的形象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被视为共产主义威胁

(五)1972—1989:塑造向西方重新开放和靠拢的中国

(六)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西意识形态对立带来被“妖魔化”的中国

(七)21世纪近20年:中国实力发展后的“中国威胁论”

四、 总结

第四章 金砖国家媒体中的中国:十五年的媒介认知研究

一、 金砖国家在世界体系转型中的身份与利益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抽样方法

(三)研究指标

三、 巴西媒体对华认知

(一)中国与巴西的交往关系

(二)巴西媒体认知研究发现

(三)小结

四、 俄罗斯媒体对华认知

(一)中国与俄罗斯的交往关系

(二)俄罗斯媒体认知研究发现

(三)小结

五、 印度媒体对华认知

(一)中国与印度的交往关系

(二)印度媒体认知研究发现

(三)小结

六、 金砖媒体对沪认知分析

(一)金砖媒体对沪认知研究发现

(二)小结

七、 金砖国家对华认知研究总结

(一)金砖国家对华认知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在世界体系转型中寻求国际涉华话语体系的转型

第五章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舆论环境:尼日利亚报道的框架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中非关系及相关涉华舆论研究回顾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框架分析的方法

(二)研究问题

(三)尼日利亚主流媒体的选取

(四)研究文本的选取

(五)框架确定的具体方法

四、 尼日利亚《每日信报》报道的框架分析

(一)内容框架分析

(二)功能框架分析:片段式框架为主

(三)态度框架分析:正面为主

五、 中国企业在非传播及形象构建建议

第六章 身份认同视角下美国华文媒体中国70周年国庆报道研究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理论综述

(一)移民身份认同

(二)华文媒体与身份认同

(三)新闻框架

三、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四、 《侨报》70周年国庆报道高层框架分析

五、 《侨报》70周年国庆报道中层框架分析

(一)“主要事件”框架分析:重磅突出阅兵仪式,武器亮相彰显母国大国实力

(二)“历史”框架分析:70年对比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

(三)“先前事件”框架分析:各地华人团体活动提升华族存在感,探访受阅军队见证母国强大,外国领导人祝福彰显国际认同

(四)“归因”框架分析:站在中华民族立场讲述中国成就故事

(五)“评估”框架分析:中美双方命运与共,认同中方发展观

(六)“影响”框架分析:展现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加深对母国的认同

六、 《侨报》70周年国庆报道低层框架分析

(一)词汇选取体现中美双重影响,积极肯定中国的进步

(二)消息源大量选取华人社团成员、中方及各国领导人,凸出在香港问题中主张民族团结的信源

七、 总结

第七章 上海全球城市形象与全球城市国际传播的影响因素

一、 全球传媒语境中的上海城市形象

(一)上海的全球城市定位

(二)2016年全球涉沪报道研究

(三)关于打造上海全球城市形象的建议

二、 全球城市国际报道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相关研究回顾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三)数据分析结果

(四)总结

第八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的中国国际传播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西方中心”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

(一)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西方中心”本质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西方中心论”的超越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认同与传播

(一)建设中外融通的话语体系

(二)加强国际互动实践,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转变为国际共有知识

(三)重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取得突破

(四)推动多层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阶段性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

(五)形成多元化公共外交与大传播格局

参考文献

世界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传播新趋势是2023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严怡宁。

得书感谢您对《世界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传播新趋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 电子书
本书涵盖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助力从业者专业成长。
新媒体传播与舆论审判叙事 电子书
本书研究的主题是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舆论对于司法审判的影响。
态度研究与技术传播(英文版) 电子书
本书是一项针对中国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对在中国高校开设“英语技术传播(写作)”课程主要问题所持态度的定量研究。此项研究旨在调查在评定教授“技术传播(写作)”和该课程及相关专业设置可行性中研究对象态度所起的作用。这项调查将态度研究作为高等教育“英语技术传播”课程与专业设计研究手段,探究了一种全新、实用、系统的研究方法。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微课版) 电子书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技巧全解析
时间与东亚古代世界 电子书
本书以研究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对东亚的影响,探明东亚地区时间文化的特质为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