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

晚清民初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中国传统学术自身的分化,并梳理西方科学式知识在中国的建构与实践。

内容简介

如何诠释中国的近代性,是学术界关怀已久的大议题。尤其是20世纪以来,各种地域文化的近代性特质,正积极在各个历史悠久的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儒教文明等国家中逐渐形塑出各自有别的独特面貌。此一转向的深刻意义,绝不只是内涵、形制或进程上的差异,也是地域文明再生与多元文明共存的人类前景。

张寿安主编的《晚清民初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关注西方近代科学式知识在中国的建构,并与中国传统学问相接榫时产生的再造与变革,以及知识生产与消费、出版、阅读,专业人士、专业社群、新型文化人的出现,还兼顾近代复杂的政治、经济变化,试图呈现中西知识交会的复杂情景,并追问传统中国是否有一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

编者张寿安,河南嵩县人,台湾大学文学学士、哲学硕士,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专研明清学术思想史、礼学。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校访问教授。曾担任Seton Hall大学东亚系助教授兼中文部主任。1990年回台,担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多项重大研究计划,201 1年主持“中央研究院”三年期主题计划《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1600-1949》(Constructing Modern Knowledge in China,1600-1949 ),担任召集人,与上海复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合作。著有专书《龚自珍学术思想研究》《以礼代理——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十九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以及学术论文数十篇。《以礼代理》1996年荣获“中央研究院”第一届年轻研究人员著作奖。主编:《清代乾嘉义理学》等。著作以英文、日文、韩文、繁简体中文出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从“六经”到“二十一经”:19世纪经学的知识扩张与典范转移

一、前言

二、历代“经数”与“经目”的变化及其学术史意义

三、沈涛“十经”与段玉裁“二十一经”说

四、龚自珍“六经正名”

五、刘恭冕“广经说”

六、结语:知识扩张与典范转移

民初知识分子对科学、宗教与迷信的再思考

一、前言

二、中西文化交流与近代中国灵学研究的兴起

三、上海灵学会的“科学”宣称:科学、灵学相得益彰

四、中西灵学之融通:严复对科学、宗教、迷信关系之思考

五、催眠术与灵学之纠结及其“科学”宣称

六、《新青年》对灵学之批判:科学与迷信之二分

七、思想的延续:从灵学辩论到科玄论战

八、结语

知识传播与集体认同之载体:历史、记忆、教科书

一、前言

二、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知识的生产

三、历史教科书与集体记忆的型塑

四、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的书写特色

五、结语

“世界史地”与“国际法”知识和近代东亚“地理想象”的生产、流通与嬗变:回顾与思考

一、前言

二、“共同知识文本”的问世

三、深化“共同知识文本”的理解空间

四、结语

清代检验典范的转型:人身骨节论辨所反映的清代知识地图

一、前言

二、清代医学所认识的人身骨节

三、清代检验知识之加速进展

四、乾隆、道光间对《检骨图》、《检骨格》的商榷

五、许槤对《检骨图》、《检骨格》的全面检证

六、结语

律例本乎圣经:明清士人与官员的法律知识论述

一、前言

二、歧义的“法家”:明清士大夫对法律知识的不同评价

三、好生之德与哀矜之情:为何以及如何研读法律?

四、经书与法律的再次整合:由《慎刑宪》到《祥刑经解》

五、结语

布鲁门巴哈在东亚

一、前言

二、来华西人与“人分五种说”

三、“人分五种说”在日本的传布

四、“人分五种说”在清末民初的传布

五、人种概念:一个比较

晚清中国“阅读世界”之一瞥

一、前言

二、“新文化史”所推动的“阅读史”与“书籍史”

三、“公法”知识:被动性的接纳

四、“万国公法”与“春秋大义”:外交事务的“势”与“义”

五、引导下的“阅读”:“春秋大义”成为主导

六、日记:私人的阅读

七、余论:理解“现代性”的屏障

青年戴震:18世纪中国士人社会的“局外人”与儒学的新动向(1740—1750)

一、前言

二、商人和科考

三、掌握经典

四、东林讲学及《与是仲明论学书》

五、经学方法论

六、结语与反思

附录

后记

晚清民初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是2018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寿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晚清民初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电子书
一部系统阐述晚清民国国学研究的作品。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电子书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
阿尔泰山游牧者:生态环境与本土知识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在阿尔泰山区富蕴县境内,长达4年多田野调查基础上完成的民族志报告。全书立足于阿尔泰山哈萨克游牧社会,以草原生态变迁为背景,围绕着“游牧民、草原、牲畜”系统性地研究了“游牧知识”,主要探讨了这套“本土知识”体系在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中与草原生态的互动关系。
太平天国与晚清社会 电子书
老题新做,言之有据,新意迭出,无疑将有力推动晚清史与太平天国史研究。
无所不知:你想知道的501个趣味冷知识 电子书
无法回答的各类谜题,你的“私人知识储备扩展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