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呈现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的优秀学者的一流学术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新闻传播史论、媒体与社会、国际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国际视野四个部分。书中所展示的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的前沿研究成果,既回应了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全新问题,也体现了学者们回归学科本身,对既有的理论、理念、原则、方法进行的检视与反思。书中内容涉及范围广,对于推动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编者程曼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外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新闻史、国际传播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辑委员会
主编的话
新闻传播史论
论新闻观念的评判
一、新闻观念的正确与错误
二、新闻观念的合理与不合理
三、新闻观念的先进与落后
四、新闻观念的真实与虚假
蓬勃发展中的中国话语学
话语学的三个来源
话语学的三个维度
国家话语面临的三种挑战
国家传播的三个方向
话语学发展的三种趋势
传播学学科化的困境: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一、基于奠基人的分析
二、基于学科结构的分析
三、基于学科史的分析
四、被传染的学科化困境
前进与后退的伴生:“文革”时期的中国电视业
混乱期的电视
中国电视的第二个成长期
一个时代的结束
总结
《大公报》关于日俄战争的信源选择与报道倾向
一、版面特征与研究对象
二、报道议题分布
三、回应言论标榜:反对助日攻俄
四、消息源:“东京”主导
五、叙述倾向:略偏日本
六、结论与进一步探讨
媒体与社会
从“马航失联事件”恐惧奇观看新媒介赋权下的情感话语实践与互联网治理
引子
一、“马航失联事件”引发的恐惧奇观
二、新媒介赋权下的情感传播与权力
三、异质共同体与自我赋权
四、情感话语中的意义与事实
五、互联网治理的合法性思考:实践中的不断试错
结语
试论中国乡村政治传播的“差序格局”:基于五省的调查分析与成因阐释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与假设
四、数据分析与发现:乡村政治传播的“差序格局”
五、进一步的阐释:“差序格局”的成因探析
六、结语
“大跃进”运动中的政治传播再思考
一、结构功能分析与政治传播
二、“大跃进”运动中的政治传播的结构功能分析
三、结语
融合时代传统媒体“转型”的方法与路径
一、新受众:生成新的媒介消费习惯
二、旧传播:新闻理念与实操的被颠覆
三、融合时代的新闻生产与消费
四、融合时代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
五、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的管理创新
六、融合时代媒体的“新思维”
海外华文报纸发展策略研究
一、优势与潜力
二、劣势与问题分析
三、应对与策略
四、总结
多元化衍生的失序与规范
一、突发议题增多,话题走向难以控制
二、自发议题增多,民生话题持续升温
三、负面议题增多,舆论监督力度增强
四、衍生议题增多,话题延展范围扩大
五、讨论与小结
国际传播与文化软实力
制度构建与话语探索
早期对外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
早期对外政治传播的操作模式
早期对外政治传播活动中的发现
小结
再论国际话语权及其提升路径
一、话语及话语权辩证
二、国际话语权的意义和机制
三、国际话语权的制约因素和提升路径
论“龙”与德文“Drache”
引言
一、“龙”译为“Drache”是误译
二、“龙”与“Drache”误译造成中德核心文化符号的对立
三、中国民众对龙与德国民众对Drache的认知有较大差异
四、修正误译Drache的必要性
五、修正误译Drache之我见
刍议德国民众对中国负面看法的原因
一、历史背景分析
二、现状调研分析
三、深入分析讨论
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跨文化语义分析
传播视角下的文化软实力
一、文化软实力需要“好的理论”
二、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权力
三、软实力的核心过程是传播
四、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过程是文化传播
五、结语
国际视野
卓南生教授谈“从日本南进论系谱看战后日本的东南亚报道与东南亚外交”
史上“南进论”与“北进论”之争
战后“南进论”与战前“南进论”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战后日本南进的“总破绽”
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与“福田主义”三原则
90年代日本“总保守化”与桥本变相否定“东南亚侵略”论
美日安保“重新定义”(1996)后的亚太格局
美国新战略下东南亚对日观的变与不变
互动与总结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九辑)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程曼丽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九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