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语言学

食物语言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任韶堂,集美食、语言、历史、文化与幽默大成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妙趣横生,从冰激凌开始,到薯片、番茄酱,横跨欧亚,探讨食物、语言、文化传播间关系的作品。一些日常生活的食材,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其奇异身世,如西方普遍使用的番茄酱(ketchup),这个怪异的英文单词,其实来源于闽南语的“鱼露”“chup”是闽南语中“酱”的音,而“ket”是“腌鱼”的意思。材料虽完全不同,语言却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为什么原产于墨西哥,感恩节常吃的火鸡(turkey),会是土耳其(Turkey)这个国家的名字?又是谁想到把鲜奶或果汁放进加了冰和盐的木头搅拌,发明雪酪,而雪酪又是如何演变为糖浆?后来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又为何与此不无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任韶堂,斯坦福大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双料教授,1998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奖,2002年获得美国跨领域高奖项——麦克阿瑟天才奖。所著《语音与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语言学和语音识别导论》是国外多所高校相关专业的主要教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第一章 如何看菜单

第二章 先上前菜

第三章 从醋香炖肉到炸鱼薯条

第四章 番茄酱、鸡尾酒和海盗

第五章 以烤面包祝酒

第六章 你叫谁火鸡?

第七章 性、毒品和寿司卷

第八章 薯片和自我

第九章 色拉、调味汁以及骑士面粉

第十章 马卡伦、马卡龙、马卡龙尼

第十一章 冰冻果子露、烟花和冰镇薄荷酒

第十二章 这名字是不是让我听上去很胖?——为什么冰激凌(Ice cream)和薄脆饼干(cracker)的名字不同?

第十三章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甜点

尾声

致敬

食物语言学是2017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美]任韶堂。

得书感谢您对《食物语言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2016年第2卷:总第5卷) 电子书
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五期。
“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 电子书
这是一部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新史学作品,通过考证“她”字从诞生到地位确立的历史,探讨了语言文字与社会文化之间紧密的关联性。
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第二期) 电子书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期。
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2019年第1期:总第10期) 电子书
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十期。
可追溯食品消费偏好与公共政策研究 电子书
本书有助于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促进食品生产的转型,以及引领食品消费结构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