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通论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通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通识性解读党内法规,提升党建和执政能力,贯彻"两学一做"要求。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有关党内法规的通识性的著作。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之一,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对党内法规的学习和贯彻,是推进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要求。今年恰逢建党95周年,中央又提出了”两学一做”的要求,本书正是结合了这一要求,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内法规建设的实践,对党内法规的概念、历史发展、内容、实施等相关方面进行介绍,旨在让读者通过本书内容,了解党内法规的基本情况,为学习贯彻党内法规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大纲:导论第一章党内法规概述第二章党内法规的历史发展第三章党内法规的创制第四章 党内法规的构成第五章党内法规的内容第六章党内法规的实施

作者简介

编者殷啸虎,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同济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曾出版《法治的品格》《古代衙门》《感悟宪政》《近代中国宪政史》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党内法规概述

一、 党内法规的概念

(一)党内法规概念的提出

(二)党内法规概念的内涵

二、 党内法规的特征

(一)依法制定

(二)党内法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法

(三)党内法规具有法律与政策二重性

三、 党内法规的功能

(一)党内法规功能概说

(二)党内法规的规范功能

(三)党内法规的社会功能

四、 党内法规的分类

(一)党内法规分类的意义

(二)党内法规分类应坚持的原则

(三)党内法规分类的类型

(四)党内法规部门

第二章 党内法规的历史考察

一、 民主革命时期 ——党内法规的创建

(一)建党与大革命时期党内法规的萌芽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法规的初步制定

(三)抗战及其以后党内法规的初步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 ——党内法规的转折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内法规

(二)八大前后的党内法规

(三)60至70年代的党内法规

三、改革开放时期 ——党内法规的迅速发展

(一)党内法规与党的路线方针

(二)党内法规与党的组织建设

(三)党内法规与党的建设

(四)党内法规与党内监督体制

(五)党内法规与党风廉政建设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内法规的体系化

(一)党内法规与依法治国

(二)党内法规与党风、制度建设

(三)党内法规体系的自身规范

(四)党内法规建设展望

第三章 党内法规的创制

一、 党内法规制定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一)党内法规的制定机关

(二)党内法规的制定原则

(三)党内法规的制定规划

(四)党内法规的起草

(五)党内法规的审批

(六)党内法规的发布

(七)党内法规制定的实例

二、 党章的制定与修改

(一)现行党章的制定

(二)现行党章的几次修改

(三)党章修改的程序

三、 党内法规的清理

(一)党内法规清理的意义

(二)党内法规清理的目的

(三)党内法规清理的开展

(四)清理后文件的处理

第四章 党内法规的构成

一、 党内法规的渊源

(一)党内法规渊源的含义

(二)党内法规渊源的科学内涵

(三)党内法规渊源的意义

(四)党内法规渊源的类别

(五)党内法规的渊源

二、 党内法规的体系

(一)党内法规体系概述

(二)党内法规体系的特征

(三)党内法规体系的要求

(四)党内法规体系的实现路径

三、 党内法规的结构

(一)内容维度

(二)形式维度

(三)对象维度

(四)领域维度

(五)层级维度

四、 党内法规的规范

(一)规范的一般特点

(二)党内法规规范的含义

(三)党内法规规范的特点

(四)党内法规规范的功能

(五)党内法规规范、党内法规条文与党内法规

(六)党内法规规范的分类

第五章 党内法规的内容

一、 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方面的党内法规

(一)地方党委工作制度

(二)党组工作制度

(三)党领导国家法治建设

(四)意识形态工作

(五)统一战线工作

(六)群众工作

(七)外事工作

(八)军队政治工作

二、 思想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

(一)党员干部理论学习

(二)党员党性建设

(三)党员、干部道德建设

三、 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

(一)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党内法规的发展

(二)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党内法规的现状

(三)十八大以来党的组织建设的新发展

(四)党的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的完善

四、 作风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

(一)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三)领导干部待遇

(四)作风建设监督惩戒制度

五、 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

(一)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二)预防腐败

(三)查办腐败案件

(四)纪律处分制度和党员申诉制度

(五)检举、控告制度

(六)纪检监察体制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六、 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

(一)民主集中制的历史沿革

(二)民主集中制的现状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集中制的新发展

(四)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的完善

第六章 党内法规的实施

一、 党内法规实施的含义

(一)党内法规实施的概念

(二)党内法规实施的构成

二、 党内法规实施的原则

(一)权威性原则

(二)合法性原则

(三)程序性原则

(四)稳定性原则

三、 党内法规的解释

(一)党内法规解释的含义

(二)党内法规解释的原则

(三)党内法规解释的体制

(四)党内法规解释的类型

(五)党内法规解释的效力

四、 党内法规的效力等级

(一)基于位阶的效力等级

(二)基于内容的效力等级

(三)基于时间的效力等级

(四)基于部门的效力等级

五、 党内法规的执行

(一)完善党内法规执行的各个环节

(二)健全党内法规的实施评估机制

(三)加大党内法规的宣传普及

(四)强化党内法规的违规责任

六、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一)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意义

(二)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原则

(三)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范围

(四)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的主体

(五)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的程序

(六)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审查

第七章 党内法规的发展完善

一、 当前党内法规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

(二)内容方面的问题

(三)立法方面的问题

(四)执法方面的问题

(五)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关系之不协调

二、 完善党内法规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并理顺党内法规的体系

(二)完善党内法规的内容

(三)改善党内法规的立法机制

(四)加强党内法规的执法建设

(五)协调党内法规与国家法之间的关系

参考书目

后记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通论是201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殷啸虎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通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电子书
本书以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在多年研究该考试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在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和各地考试情况的基础上,本书提供了“考纲分析与应试策略”,旨在总结、提炼考试内容的重点及命题方式,为考生提供全面的复习、应试策略。本书第一章至第五章分别讲解了会计法律制度、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每章均提供考情分析与学习建议,并辅以典型例题和精
网信部门常用法律法规 电子书
本书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组织编写,书中收录了与网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文件78部。其中,法律22部,行政法规6部,部门规章24部,管理规定26件。在法律文件的选取和编排方面,采取与网信工作的相关性为主,颁布时间为辅的原则,以突出汇编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本书所收录的法律文件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底。作为网络普法宣传教育的普及读本,希望本书可以为广大网信系统干部学法用法提供帮助,为网信部门领导干部依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3版) 电子书
本书以强化学生法律法规意识、加强会计业务技能为目的,以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主线,系统讲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涉及的法律规范和技能。本书既有介绍各章法规知识的目标导读,又有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技能训练,也有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课后习题,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本书共设计了5章,内容包括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等。
电子商务法——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微课版) 电子书
体现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特点,结合电子商务立法的实践,把握电子商务法律教学的规律;简单,明确;语言朴实、文字通俗、语句精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法律法规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主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均采用扫码阅读的方式。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应试指导及全真模拟测试题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5章: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二章结算法律制度、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每一章分为主要考点、复习重点、历年考题及解析、强化练习和强化练习参考答案及解析等5个部分,主要是让考生通过做一些典型的习题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帮助考生记忆,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利于考生直击考证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