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上)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向达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探讨了唐代长安和西域文明的关系,本书为上册。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向达先生自1926年到1954年间发表的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并不局限于唐代)和目录学的23篇论文。

本书集中反映了向达先生在历史学、中外文化交流史、西域史地考古研究、敦煌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成就。

作者简介

作者向达,字觉明,笔名方回、佛陀耶舍,湖南淑浦人,土家族,敦煌学家。

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译员。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1933年兼北京大学讲师。1935年秋到牛津大学鲍德利(Bodley)图书馆工作。1936年秋转伦敦,在英国博物馆东方部检索敦煌写卷和汉文典籍。1937年赴德国访问柏林科学院及各地博物馆,考察劫自中国西北地区的壁画、写卷。同年末赴巴黎,研究法国国立图书馆馆藏敦煌遗书。1938年返国,先后任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1949年以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副所长等。1951年赴新疆天山南北考察东西交通遗址及石窟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学术论著精品丛刊编委会

引言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一 叙言

二 流寓长安之西域人

三 西市胡店与胡姬

四 开元前后长安之胡化

五 西域传来之画派与乐舞

六 长安打毬小考

七 西亚新宗教之传入长安

八 长安西域人之华化

附录一 柘枝舞小考

附录二 盩厔大秦寺略记

唐代刊书考

一 引言

二 论隋以前及隋代即有刊本之不可信

三 唐代刊书之先导

四 中国刊书史上之咸通时代

五 述现存之咸通本《金刚经》

六 论现存其他各唐本书

唐代纪载南诏诸书考略

一 绪论

二 袁滋《云南记》

三 韦齐休《云南行记》

四 窦滂、徐云虔、卢携诸人所著书

五 樊绰《蛮书》

南诏史略论——南诏史上若干问题的试探

一 引论

二 南诏史上的民族问题

三 南诏和天师道、氐族、北方语系语言以及吐蕃有关的几个问题的解释

四 论南诏史上的史料问题

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

记伦敦所藏的敦煌俗文学

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

一 秦汉以来龟兹文化与印度之关系

二 隋唐龟兹乐与天竺乐之比较

三 苏祗婆琵琶七调与佛曲

四 苏祗婆琵琶七调与印度北宗音乐

结论

论唐代佛曲

一 引子

二 佛曲钩沈

三 佛曲考原

四 论敦煌发见之俗文变文与唐代佛曲之关系

附记

唐代俗讲考

一 叙言

二 唐代寺院中之俗讲

三 俗讲之仪式

四 俗讲之话本问题

五 俗讲文学起源试探

六 俗讲文学之演变

附录一 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

附录二 现存敦煌所出俗讲文学作品目录

西征小记——瓜沙谈往之一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上)是2022年由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向达。

得书感谢您对《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拜占庭文明 电子书
本书展示了拜占廷帝国千余年的历史及其丰富的精神和物质遗产。
古代文明与秦汉社会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许昌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15年河南省历史学年会暨魏晋文化研究”会议中“中国古代史”方面的论文合集之一,时段集中在秦汉时期并向前后有所延伸,主要是从考古、出土文献、传世文献的比对和深入分析中,从社会、文化、宗教、儒学、女性、地方等方面对于文明的传播做不同侧面的研讨。
群星闪耀:欧洲文明的涅槃与重生 电子书
本书分类介绍近百位艺术家,全方位解读伟大的文艺复兴。
良渚玉器与中华文明 电子书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在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时代,已经形成以象征神权的玉琮、象征军权和王权的玉钺,以及玉璧、玉头饰等为载体,用以标志身份和等级的用玉体系。成组玉礼器体现的礼制,开启了中华文明“器以藏礼”的传统。本书通过对玉器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良渚用玉的典型性、玉器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等问题的探讨,展现了良渚文明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良渚古城与中华文明 电子书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它是土筑文明、水利文明、稻作文明,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更是独树一帜,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通过对良渚古城的发现史、格局与功能分区、营建工艺与工程、考古历程与最新进展,以及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等内容的梳理,揭示了良渚文明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