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异之变:近代楚辞学的现代性转型

新异之变:近代楚辞学的现代性转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近代楚辞学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近代楚辞学是楚辞学革故鼎新的肇始,是楚辞学史上独具特色又承上启下的一段。

本书通过对近代楚辞笺注、诗话、札记、论文等的梳理,勾勒近代楚辞学的整体风貌。重点对近代楚辞研究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几部著述与论文进行分析与评述,如马其昶《屈赋微》、王闿运《楚辞释》、廖平《楚辞新解》、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刘师培《文说·宗骚篇》等,总结近代楚辞学在学术转型时期创造与变异的双重特征。

作者简介

作者李文,毕业于苏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先秦文学和明清诗文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节 近代楚辞学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一章 革故鼎新的近代楚辞学

第一节 世运升沉下的学术流变

第二节 灿若繁星的学者群体及斐然卓越的学术成果

第二章 不落窠臼的楚辞著述

第一节 考辨周详、钩沉阐晦——俞樾《读楚辞》《楚辞人名考》

第二节 熔铸百家、引据详洽——马其昶《屈赋微》

第三节 奇诡谲怪、独具一格——王闿运《楚辞释》

第四节 回皇炫惑、迁转流变——廖平《楚辞新解》《楚词讲义》

第五节 考证古史、探本溯源——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第三章 别树一帜的楚辞评论

第一节 儒家文艺观的遗韵——刘熙载《艺概·赋概》

第二节 破旧立新的序曲——刘师培《文说·宗骚篇》

第三节 西方哲学的借鉴——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

第四章 创造与变异的学术特征

第一节 复归与转型:新释楚辞大义

第二节 解构与变形:重塑屈原形象

第三节 标新与立异:奇解楚辞词旨

第四节 借鉴与会通:开拓批评理论

第五章 继往开来的学术影响

第一节 近代楚辞学的时代特色

第二节 近代楚辞学的学术史地位及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新异之变:近代楚辞学的现代性转型是2022年由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文。

得书感谢您对《新异之变:近代楚辞学的现代性转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扬州文人群体研究(1840~1945) 电子书
“文人”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传承久远的独特社会文化阶层,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其角色与身份也在不断地衍变、转型。而在衍变流传中,文人阶层的面貌保持了薪火相传之连续性,此与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之间自有某种耦合与关联。本书的研究时段集中在1840年至1945年,重点研究了近代扬州文人这一群体,对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挖掘和分析,考察了扬州文人之整体嬗变,及其与城市社会变迁互动的关系,展现出了近代扬州知识分子
如何现代  怎样新诗:中国诗歌现代性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电子书
本书为研讨诗歌现代性问题的论文集,主题为“如何现代,怎样新诗”。在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其现代性呈现出非常丰富、也非常复杂的情态,追新与炫奇,否定与肯定之间的错综复杂,在这些现代性景观的层面,一方面显示了现代性具有“永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它潜在的许多问题。全书分“现代性的追求”“现代诗的语言策略”“现代诗歌中的现代性问题”“当代诗歌中的现代性”等几个主题,分别对中国诗歌的现代性
文与学反思录 电子书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以及世界文化秩序正在被重新型构。令人警醒的是,中国现代以降传统文史哲即基本处于断裂状态,如何在全球性及现代性全新前提与语境之下予以重新整合,如何重新建构中国和中国人的主体性,并从历史主义传统的人文主义向现代社会科学意义上的人文主义全面开放,是当下人文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书侧重于“人文重塑”的批评性考察,既关涉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也直指当下文史哲传统的断裂与重新整合的可
清代词学思想流变 电子书
本书以流派为纲,描述了清代词学思想的主要面貌和发展历程,再现了清代词学思想对于近代词学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并对清代词学史上几位词学家进行了客观的历史呈现,对于清代词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电子书
本书涵盖了叙事文本的各主要成分,从文本、故事、素材三个层面入手,分别阐释了诸如事件、行为者、时间、场所、空间、描写、节奏、聚焦、视觉故事、叙述层次、非叙述评论、叙述者等诸多因素,对构成叙事文本的内在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作用等结合作品进行了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