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视阈下的我国大学院系治理研究

治理理论视阈下的我国大学院系治理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院系管理改革:现代治理理论框架下的权力要素分析

内容简介

作为二级机构的学院(系),是大学社会职能的直接承担者,是大学各项职能性活动的直接组织者,院系之于大学,就好比车间之于工厂,没有车间就没有工厂,没有院系同样也就没有大学。大学的宏观发展目标确立之后,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主体在于学院,院系的健康发展是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现代大学治理研究的重心将从大学管理转向到院系治理,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走向“现代学院制度”的必然选择。本书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状况,以现代治理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以院系的权力要素及其关系为核心,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大学院系管理的现状,归纳了国外院系治理的基本模式,总结了我国部分试点学院的改革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院系治理模式改革的政策建议。本书将院系内部权力分为五种,即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经济权力、象征权力,比较全面地绘制出院系的权力结构图谱,最后提出了“学术主导,分类驱动,综合改进”推动院系治理改革的思路,对推进自下而上的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 我国大学院系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治理理论及其适用性

第二节 院系治理的权力要素及其关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前我国院系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困境

第一节 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

第二节 学术主导的管理模式

第三节 市场主导的管理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外大学学院治理经验与国内试点学院改革

第一节 国外大学学院治理经验与借鉴

第二节 国内试点学院改革的基本经验和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大学院系治理改革推进建议——学术主导、分类驱动、综合改进

第一节 大学院系治理的学术主导机制

第二节 大学院系治理的分类驱动机制

第三节 大学院系治理的综合改进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治理理论视阈下的我国大学院系治理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恩允。

得书感谢您对《治理理论视阈下的我国大学院系治理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第2版) 电子书
本教材主要对公司治理基础理论、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治理模式以及内部控制基本框架、内部控制基本要素等内容进行阐述,基于公司治理剖析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的结构和流程,力图通过大量案例介绍与解读、采用多形式的表达和诠释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财经类、经管类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企业管理实务工作的人员,以及希望了解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其他人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学习指导书 电子书
本书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第2版)的配套学习指导书,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课程学习指导,是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第2版)的篇章一一对应,每章包括学习目的和要求、内容概要、同步练习等模块;第二篇是课程模拟试卷;第三篇是综合案例分析。另外,书后附有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和课程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供读者自行检查学习情况。本书既适合于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等专业的本科生学习,也适合于这些专业的研
“互联网+”时代的IT战略、架构与治理——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的顶层设计 电子书
适读人群 :CIO、IT架构师、企业管理人员   全面介绍: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五大新常态、六个重点、四项新技术。   深入探讨:传统企业信息化“互联网 ”时代成功转型的策略、路径、步骤。   详细分析:企业架构(EA)体系下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的设计。   启发思考:传统企业“互联网 ”转型实施中的治理机制、方法、步骤与路径。
智能时代下的创新创业实践 电子书
本书共9章,分别为创新与创新创业能力模型、创新能力培养、创业者与创业实践、机器的“智慧”等。
赢在IPO注册制下的IPO上市实用指南 电子书
包含对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介绍与解读,尤其对北交所的新规进行了专门解释,提供了上市过程中的操作实务,细致的分析和讲解;立足实用主义的工具书,无论是对上市路径有疑问,还是遇到上市中的财务、法律等合规问题,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提供的公司IPO上市100问、有关合规问题的13张自查表,直指企业上市中的核心问题与痛点,让企业管理者轻松通过本书一览企业IPO上市全貌。适合企业家、企业高管、企业实控人及董监高、券商投行等IPO中介机构工作人员、高校金融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