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土地革命”研究:共产国际与“土地革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土地革命”研究:共产国际与“土地革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野下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土地革命”。

内容简介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新道路中的核心问题。“要不要进行土地革命”和“怎么样实施土地革命”的问题,曾经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以及共产国际之间产生巨大的分歧和争议。

本书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尤其是解密的共产国际和苏共档案资料,梳理了土地革命口号提出与实施的源头与流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突破陈规,又是如何做到切合实际,从而实现土地革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这些创新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

作者简介

作者汪澎,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美国查尔斯顿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评价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

一 本书主旨

二 研究内容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农民土地问题”概述

第一节 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 从“一口袋马铃薯”谈起

二 走进“农民的国度”

三 列宁对农民革命作用的认识与发展

第二节 对农民阶级阶层的划分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阶级阶层的划分

二 列宁对农民的阶层划分

第三节 有关土地问题的基本思想

一 “土地国有化”

二 列宁有关土地问题思想

第三章共产国际与中国“土地革命”战略的缘起

第一节 共产国际与中国“土地革命”战略构想的提出

一 酝酿准备

二 初步提出

三 形成战略

四 重申丰富

第二节 共产国际对中国“土地革命”实施方案的设想

一 造就“革命的雅各宾”的国民党领导“土地革命”

二 改造国民党为“工农政党”来实行“土地革命”

三 倚重“革命的”国民党左派来支持“土地革命”

第三节 共产国际内部对中国“土地革命”战略的争议

一 关于东方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原则

二 关于革命政策的中心

三 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必要性

四 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对“土地革命”战略的早期认识与分歧

第一节 对指示精神搁置不议(1921—1925)

一 对农民重要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与共产国际尚有差距

二 中共不赞同“没收地主土地再分配”的政策

第二节 战略方向上逐渐认同(1925—1927.4)

一 对农民问题的认识有“质”的发展

二 逐步触及解决土地问题

第三节 实施路径上意见不一(1927.4—1927.8)

一 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时机

二 没收和分配土地的若干政策

三 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

第五章中国共产党与“土地革命”战略的实施

第一节 对“土地革命”相关战略举措的探索

一 与“土地革命”相联系,制定“武装斗争”新方针

二 打出共产党的旗帜,确立“土地革命”领导力量

三 建立革命根据地,巩固“土地革命”大本营

四 将全党工作中心转向农村,还原“土地革命”应有之义

第二节 中共对土地革命具体政策的逐步完善(1927.8—1931.3)

一 应当没收哪些土地

二 如何分配土地

三 怎样进行阶级划分

四 如何确立土地所有权归属

余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土地革命”

参考文献

后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土地革命”研究:共产国际与“土地革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汪澎。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土地革命”研究:共产国际与“土地革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电子书
本书汇集了俄罗斯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第2版·下卷 电子书
本书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性、广泛性和学术性,按照当代西方、当代东欧和苏联、当代俄罗斯和当代中国四个角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
佛典汉译评论与佛学中国化 电子书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佛典汉译评论的诞生、佛典汉译评论的演进、自成体系的佛典汉译评论、完备严密的佛典汉译评论范畴与命题等。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第2版·下卷 电子书
本书为《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第2版)》下卷,反映当代中国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第2版·下卷 电子书
本书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性、广泛性和学术性,按照当代西方、当代东欧和苏联、当代俄罗斯和当代中国四个角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