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我国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中对两周遗址进行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及其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王朝,史称周代。这一时期周武王、周平王分别建都西安与洛阳,由此,史家又以西周、东周称之。这些发现在许多方面不仅填补了文献的空白,也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周朝八百余年间,创造的比商代更高的历史文明,洞察到东周时期出现社会变革并向封建制度转化的必然趋势。
两周是我国青铜时代的巅峰时期。青铜制品中有不少惊世之作,还出现了人工冶铁业。读者可从本书对两周时期的都城遗址规模、布局与出土物的介绍,了解到当时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看到周公所制的“礼制”及走向“礼崩乐坏”的过程,感受到古代先民在农业,手工业与艺术文化方面的卓越创造力。进而意识到两周时期的文明成果对后世的文明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引用资料丰富,涉及内容广泛,对从事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史、文物与博物馆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中国考古学》总序
绪论
第一章 先周文化探索
第一节 课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先周文化及其渊源的推断
第三节 先周文化的分期及分布地域
第四节 聚落形态和社会生活
第五节 先周文化与周边青铜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西周文化的分期、年代和都邑
第一节 西周考古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 西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
第三节 碳十四测定的西周考古学的年代框架
第四节 都城和聚落形态
第五节 墓葬制度和习俗
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墓地
第一节 燕国墓地
第二节 晋国墓地
第三节 虢国和应国墓地
第四节 卫国、邢国和管国墓地
第五节 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
第六节 鲁国故城墓地和刘台子墓地
第七节 国、潶国和戈国墓地
第四章 江南地区的西周文化
第一节 长江中游的西周聚落遗址
第二节 长江下游的土墩墓
第五章 西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
第一节 农业和养殖业
第二节 金属冶铸
第三节 陶器和原始瓷器的烧造
第四节 玉器和漆器的制作
第五节 骨器、蚌器、牙器和角器的制作
第六章 西周时期的文化
第一节 新发现的西周甲骨文
第二节 新出金文所见史实
第三节 金文历谱与西周王年
第四节 音乐与艺术
第七章 东周时期城市的发展
第一节 东周时期城市特点
第二节 东周王城
第三节 晋国与韩国、赵国、魏国都城
第四节 燕国都城与中山国都城
第五节 齐国与鲁国都城
第六节 秦国都城
第七节 楚国都城
第八节 东周时期的其他城址
第九节 东周长城
第八章 东周时期中原地区的墓葬
第一节 中原地区的东周墓葬
第二节 齐鲁地区的东周墓葬
第三节 东周秦墓的埋葬制度
第四节 东周燕墓的埋葬制度
第五节 东周中山王墓
第九章 东周时期南方地区的墓葬
第一节 东周楚墓
第二节 蔡侯墓与曾侯墓
第三节 吴越地区的东周墓
第十章 东周时期的生产技术
第一节 东周时期的铁器
第二节 东周时期铜矿的开采和铸铜技术的革新
第三节 东周时期的制玉工艺
第四节 东周时期的丝绸织物
第五节 东周时期的漆器制作
第十一章 东周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东周时期的金属货币
第二节 东周时期的度量衡器
第三节 东周时期的青铜钟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简帛
第五节 战国时期的绘画
第十二章 两周时期周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
第一节 辛店文化
第二节 寺洼文化
第三节 沙井文化
第四节 夏家店上层文化
第五节 玉皇庙文化
第六节 桃红巴拉文化
第七节 毛庆沟文化
第八节 杨郎文化
第九节 巴蜀文化
第十节 云南地区的青铜文化
后记
中国考古学·两周卷是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考古学·两周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