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AI+:2030后的未来网络

网络AI+:2030后的未来网络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以未来网络愿景为起点,系统地介绍近年来构建未来网络的9大关键技术。

内容简介

未来网络是什么样子?构建未来网络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如果你在思考这些问题,请你一定要阅读本书,本书通过讲解和剖析上述关键技术,多维度地阐述了未来网络发展的愿景和演进路径,可让读者全面系统地学习与思考。

作者简介

编著者鞠卫国,高级工程师,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博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大学产业教授。长期从事通信网络规划设计以及网络新技术的研究工作,作为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前言

第1章 2030网络愿景

1.1 引言

1.2 驱动力

1.3 需求分析

1.4 未来愿景

1.4.1 泛在连接

1.4.2 网络融合

1.4.3 确定性网络

1.4.4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

1.4.5 其他趋势

1.5 研究进展

1.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网络AI

2.1 人工智能发展简析

2.1.1 人工智能现状

2.1.2 人工智能生态

2.1.3 人工智能发展

2.2 网络人工智能概念

2.2.1 网络人工智能背景

2.2.2 网络人工智能内涵

2.3 通信行业应用

2.3.1 国内电信运营商

2.3.2 国外电信运营商

2.4 网络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2.4.1 应用分析

2.4.2 “AI+5G”

2.4.3 “AI+边缘计算”

2.4.4 AI+光传送网

2.4.5 AI+业务运营

2.5 网络人工智能标准化进展

2.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云网融合

3.1 云网融合发展概述

3.1.1 产生背景和概况

3.1.2 发展历程和价值

3.1.3 云网应用场景

3.2 云网融合发展愿景

3.2.1 基本概念和内涵

3.2.2 发展原则和模式

3.2.3 演进目标和阶段

3.3 云网融合体系架构

3.4 云网融合的关键技术

3.4.1 新型架构及网络技术

3.4.2 网络重构及连接技术

3.4.3 云网能力提升技术

3.5 电信运营商的云网融合实践

3.5.1 概述

3.5.2 中国电信

3.5.3 中国移动

3.5.4 中国联通

3.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B5G/6G

4.1 3GPP标准化计划

4.2 R16特征

4.3 R17展望

4.3.1 RAN1

4.3.2 RAN2

4.3.3 RAN3

4.4 6G愿景目标

4.4.1 网络愿景

4.4.2 面临挑战

4.4.3 关键目标

4.5 6G研究进展

4.5.1 标准化组织

4.5.2 国家及地区

4.6 6G应用场景

4.6.1 人体数字孪生

4.6.2 高空高速上网

4.6.3 扩展现实

4.6.4 智慧工厂

4.6.5 其他应用场景

4.7 6G网络的特征

4.7.1 按需服务网络

4.7.2 至简网络

4.7.3 柔性网络

4.7.4 智慧内生

4.7.5 安全内生

4.8 6G组网架构

4.8.1 架构需求

4.8.2 网络架构

4.9 6G关键技术

4.9.1 信道编码及调制技术

4.9.2 天线与射频技术

4.9.3 太赫兹技术

4.9.4 可见光通信技术

4.9.5 全双工技术

4.9.6 轨道角动量技术

4.9.7 卫星通信技术

4.9.8 AI技术

4.9.9 区块链技术

4.9.10 频谱技术

4.10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网络5.0

5.1 万物智联催生网络5.0

5.1.1 万物智联对数据网的要求

5.1.2 现有IP网络的弊端

5.1.3 数据网的代际式演进思路

5.2 未来典型场景对网络的需求

5.2.1 信息基础设施

5.2.2 移动通信承载

5.2.3 产业互联网

5.2.4 新媒体通信

5.2.5 算力网络

5.2.6 典型需求小结

5.3 网络5.0体系架构

5.3.1 网络5.0联盟

5.3.2 目标与愿景

5.3.3 顶层设计原则

5.3.4 参考架构

5.4 网络5.0关键技术

5.4.1 意图网络

5.4.2 确定性网络

5.4.3 新的寻址路由机制

5.4.4 新传输层

5.4.5 面向服务的网络

5.4.6 温敏网络

5.4.7 内生安全机制

5.4.8 “去中心化”互联网基础设施

5.5 标准及产业推进

5.5.1 国内外标准推进

5.5.2 相关研发计划

5.5.3 产业推进

5.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 算力网络

6.1 产业发展催生算力时代

6.1.1 AI

6.1.2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6.1.3 数字化转型

6.2 算力网络标准与生态

6.3 算力网络概念

6.3.1 算力网络定义

6.3.2 算力资源度量

6.3.3 算力网络商业模式

6.3.4 算力多元化

6.3.5 算力芯片简介

6.4 算力网络架构

6.4.1 算力网络体系架构

6.4.2 资源信息收集和分发方案

6.4.3 算力网络交易平台工作机制

6.5 算力网络关键技术

6.5.1 AI

6.5.2 SRv6

6.5.3 确定性网络

6.5.4 区块链

6.6 算力网络典型应用场景

6.7 算力网络推进工作

6.8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区块链

7.1 区块链技术概述

7.1.1 区块链的定义与特征

7.1.2 区块链的工作流程与分类

7.1.3 区块链的发展历程

7.2 区块链核心技术

7.2.1 共识机制

7.2.2 智能合约

7.2.3 加密算法

7.2.4 区块链网络

7.3 区块链技术架构

7.4 区块链产业进展

7.4.1 行业现状

7.4.2 行业应用

7.4.3 标准制定

7.4.4 技术趋势

7.5 区块链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7.5.1 物联网

7.5.2 边缘计算

7.5.3 5G

7.5.4 6G

7.5.5 其他

7.6 电信运营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7.6.1 国内电信运营商

7.6.2 国外电信运营商

7.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数字孪生

8.1 数字孪生概论

8.1.1 数字孪生简史

8.1.2 数字孪生的概念

8.1.3 数字孪生的价值

8.2 数字孪生技术架构

8.2.1 数字孪生架构

8.2.2 数字孪生关键技术

8.2.3 数字孪生使能技术

8.3 数字孪生行业应用

8.3.1 智能制造

8.3.2 智慧城市

8.3.3 智慧医疗

8.3.4 智能家居

8.3.5 智慧物流

8.4 数字孪生网络

8.4.1 数字孪生网络发展背景

8.4.2 数字孪生网络定义

8.4.3 数字孪生网络架构

8.4.4 数字孪生网络关键技术

8.4.5 数字孪生网络价值

8.5 数字孪生通信网络应用

8.5.1 5G

8.5.2 6G

8.5.3 无线信道

8.5.4 行业现场网

8.5.5 数据中心

8.6 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8.6.1 面临挑战

8.6.2 发展趋势

8.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9章 量子通信

9.1 量子通信概述

9.1.1 量子通信的发展背景

9.1.2 量子通信定义

9.2 量子通信的关键技术

9.2.1 高性能量子密钥分发技术

9.2.2 量子密钥分发组网技术

9.2.3 支持灵活组网的密钥中继路由技术

9.2.4 量子密钥分发与经典光通信共纤传输技术

9.3 全球量子通信的发展情况

9.3.1 美国

9.3.2 欧盟

9.3.3 英国

9.3.4 日本

9.3.5 中国

9.4 量子通信标准化进展

9.4.1 ITU-T

9.4.2 ISO/IEC

9.4.3 ETSI

9.4.4 IETF

9.4.5 IEEE

9.4.6 CCSA

9.5 量子通信应用及产业化进展

9.5.1 我国量子通信网络部署进展

9.5.2 量子通信应用进展

9.5.3 量子通信产业化进展

9.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10章 网络安全

10.1 零信任

10.2 软件定义安全

10.3 拟态防御

10.4 内生安全

10.5 可信计算

10.6 隐私计算

10.7 数据安全

10.8 云原生安全

10.9 智慧城市安全

10.10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网络AI+:2030后的未来网络是2022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鞠卫国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网络AI+:2030后的未来网络》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未来网络体系与核心技术 电子书
本书在介绍未来网络体系发展背景、基本概念和演进路线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国内外典型网络体系结构,总结提炼和详细阐述了未来网络体系和核心技术,并讨论了未来网络试验床。基于对未来网络的体系结构、运行机理和作者所从事工作的实践经验,本书最后给出了一种可重构可演进的网络功能创新平台开发实例。本书取材新颖、内容翔实、实用性强,反映了国内外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研究的现状与未来,适合于从事通信、计算机网络体系设
未来网络体系与核心技术 电子书
本书在介绍未来网络体系发展背景、基本概念和演进路线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国内外典型网络体系结构,总结提炼和详细阐述了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并讨论了未来网络试验床。基于对未来网络的体系结构、运行机理和作者所从事工作的实践经验,本书zui后给出了一种可重构可演进的网络功能创新平台开发实例。
新IP:面向泛在全场景的未来数据网络 电子书
本书首先以时间为顺序分析了网络协议各个阶段的代表性技术及发展概况,结合TCP/IP的设计原理和技术分析其设计原由及演变方向,从目前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协议角度,分别介绍了目前IP协议的发展方向以及各个方向维度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进展情况,以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从需求角度、技术能力发展和过渡演变趋势3个角度,重点介绍了面向未来互联网协议发展的方向和可能面对的问题。新的技术需求让传统IP协议体系在根
网络基础 电子书
本书是华为ICT学院路由与交换技术官方教材,旨在帮助零基础和初级阶段的学生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本书由浅入深地讲解网络技术,首先把网络的历史发展和网络给大众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切入点;进而在后文中介绍了华为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的一些简单使用方法,其中包括VRP系统的本地管理方法、VRP系统的基本命令和VRP系统的组合键与帮助功能;此后,本书按照OSI模型和TCP/IP模型自底向上的顺序,逐层
网络基础 电子书
本书由浅入深,首先从网络的历史发展和网络给大众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切入点,进而在后文中介绍了华为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的一些简单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VRP系统的本地管理方法、VRP系统的基本命令和VRP系统的组合键与帮助功能。最后,本书按照OSI模型和TCP/IP模型自底向上的顺序,逐层对网络通信中所涉及的重要标准、理论、协议等技术一一进行解读。本书适用于网络技术初学者,适合正在学习华为ICT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