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多维度剖析农民的家庭机制及生活逻辑,呈现传统至现代农民家庭的流变图景。深入乡土,聚焦城市,重新发现中国。
内容简介
随着现代化和市场化力量不断渗入村庄,农民日益嵌入市场,且与之发生深度互动。
作者通过驻村调研考察,挖掘潜藏于乡野日常下农民的生活逻辑及家庭的内在机制,以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抽丝剥茧地梳理了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嬗变。
本书所论聚焦于家庭领域的具体现象,如婚姻模式、代际关系、养老问题等,并由之延伸至村庄、市场等场域,剖析相互间丰富而幽微的联动关系。
流变的家庭既是社会从传统至现代转型的产物,亦是其发展变迁的见证。
作者简介
作者李永萍,四川宜宾人,武汉大学社会学博士毕业,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家庭社会学、乡村治理等研究。已发表多篇CSSCI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一 婚姻与家庭秩序
婚姻模式的变迁与光棍成因的历史分析
老实人为何更容易成为光棍?
东北农村的离婚与婚外情
华北农村的本地婚姻市场与高额彩礼
农民的生育观念及其转变动力
论分家的区域差异及其对老年人的影响
转型期当家权的变迁
情感性家庭何以可能?
情感性家庭及其区域差异
宗族性村庄妇女在家庭中的自主性与依附性
民间信仰与妇女的生活意义
二 代际关系与养老
家庭政治的现代演变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为何没有成为一个问题?
新三代家庭
弹性代际责任与有主体性的老年生活
老人种田的故事
代际关系与养老预期
人地关系与养老秩序
女儿为何参与养老?
为什么珠三角农村的老年人可以将“小病看成大病”?
老年夫妻分开管钱的逻辑
农村老年人闲暇的正当性与可能性
阶层分化下的老年人生活
店口农村的老年人协会为什么是维持性的?
老有所为:农村老年人协会的运行逻辑
三 社会竞争与家庭发展
村庄竞争与熟人社会的异化
农民遭孽:贫穷,还是竞争?
农民收入、教育竞争与“啃老”
依附性社会竞争
熟人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与阶层秩序
回归,还是再出发?
维持型家庭的内在机制
论农民的家庭发展能力
四 村庄中的家庭生活
家庭的低积累与高社会支持的应对机制
无压力社会与消遣式生活方式
家庭发展压力与村庄公共性的缺失
熟人社会关系的性质及其变迁
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化与农民闲暇
半公共空间与公私关系
隐秘的公共性
村庄经济关联与村庄社会关联
东北农村的社会关系
原子化地区人情的建构性
办酒席为何不收礼?
五 市场化与家庭策略
农民与市场的关系
城市化的不同模式
大城市郊区农村与普通农村农民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苏州农民城市化的动力和机制
为什么大城市近郊农村都是外地人种地?
农村副业资本化对小农经济的瓦解
六 家庭变迁与政策反思
城乡中国视野下农民家庭结构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最具时代特征的“中年人”
农民工的变迁
武汉农村为何解决不了土地抛荒的问题?
低保制度的变迁
流变的家庭: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多重面孔是202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出版,作者李永萍。
得书感谢您对《流变的家庭: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多重面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