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4卷,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4卷,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自由马克思主义者,虽然徘徊于第三条道路上,但客观上也是以论证中国社会的独特性为依归。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6卷本的第4卷,主要内容是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对资产阶级史学思想的批判、“五朵金花”: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丰硕成果、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发展、“文革”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摧残、拨乱反正与史学界的思想大解放等方面,阐释了新中国史学曲折的发展道路。此外,作者对新中国前17年史学的基本估价、历史动力问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重大理论问题,也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主任、教授。首都师大、复旦大学、上海师大等校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历史》杂志主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主要从事外国史学理论研究工作。近年在外国史学思想史和文化史等方面,有多种成果问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绪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概述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基本历程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相一致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对晚清“新史学”的超越

第四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中国革命史息息相关

第五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息息相关

第六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息息相关

第七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科学的学术形态

第八节 社会性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话语之源

第九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思想贡献

第十节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任务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新中国的性质与文化定位

一 新中国的性质

二 新中国的文化定位

三 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态度

第二节 新中国对学术思想的变革

一 对教学课程的变革

二 新型历史研究机构的设立

三 理论与史学刊物的创办

四 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强调

第三节 非马克思主义史家向马克思主义史学靠拢

一 实证型史家由“史论结合”而提升境界

二 史学家的自我思想改造

三 唯物史观在20世纪50年代全面主导史学研究

第二章 对资产阶级史学思想的批判

第一节 电影《武训传》大讨论

第二节 批判胡适思想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经典案例(上)

第一节 古史分期·中国封建社会

一 西周封建论

二 战国封建论

三 魏晋封建论

四 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

第二节 古史分期·中国奴隶社会

第三节 古史分期·亚细亚生产方式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经典案例(下)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

第二节 农民战争问题研究与讨论

第三节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第四节 汉民族形成和民族关系问题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曲折与拓展(上)

第一节 曲折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一 史学界的“反右派”斗争

二 “史学革命”与“厚今薄古”

三 批判“史学修正主义”

第二节 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讨论

第三节 史论关系研究

一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

二 20世纪70年代后的讨论情况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曲折与拓展(下)

第一节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一 重新评价曹操

二 怎样评价李秀成的“变节”

三 评海瑞与批《海瑞罢官》

第二节 新中国前十七年史学评估

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路

第二节 以标准与分期为核心的讨论

第三节 应对现代化主题

第八章 在一体多样中开拓进取

第一节 新时期的时代与思潮背景

第二节 应对“史学危机”

第三节 回应时代呼唤

第四节 走进历史和历史理论的深处

第五节 从历史发展动力到历史创造者

第六节 从评析新儒学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第七节 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

第九章 史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第一节 历史比较方法

第二节 历史系统研究法

第三节 跨学科研究方法

一 社会历史学方法

二 心理历史学方法

三 历史地理学方法

四 人类学方法

五 其他学科方法

第四节 历史计量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4卷,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于沛。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第4卷,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9辑) 电子书
本刊原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2019年《论丛》改版为集刊,每年出版发行两辑,栏目重新进行精心设计,本辑为第9辑,主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统的张力.当代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采用思想文化史的视角,以近代儒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旧学如何转化为新学、传统儒学如何过渡到现代性思想。作者在反思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基础上,以近代思想家的儒学思想为例阐明:简单地把儒学划为传统性范畴,或认为儒学本身含有启蒙思想、没有西学东渐同样能实现现代性转化等说法不合乎历史。
易学 经学 史学.励耘史学文丛 电子书
本书涉及易学、经学、史学这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甚至密不可分的学术领域。易学方面,将考察范围扩展至受《周易》及易学启示、影响的全部历史过程及学术文化现象,对一些易学史上的重要问题作了探讨。经学方面,对《诗经》《孝经》等儒家经典及经学发展史,对经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系统考辨,并对20世纪儒家经典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史学方面,对汉代刘向等重要史家、史籍及其版本源流、思想内涵、史学价值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4辑) 电子书
国内首份以评论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集刊,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本册是第4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2辑) 电子书
国内首份以评论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集刊,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本册是第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