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与蜕变: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

孕育与蜕变: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研究了江南文化向海派文化嬗递的过程,以及在这一演变进程中所呈现的文化领域的典型案例。研究聚焦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江南文化在上海向海派文化嬗递的关键时间点,大致时间范围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至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数十年间,通过考察江南文化在海派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探讨江南文化圈的区域环境对于中国文化的近现代转型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本书首先从宏观层面考察江南文化向海派文化嬗递的过程。包括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行政区划三个层面考察江南区域的时空和住民;从晚清以来江南经济和文化中心从苏州到上海转移的视角,考察教化江南的传统和近代新学的萌芽,传统文人向新式知识分子的转变,以及由此在江南孕育的新兴文化;从海派文化接受西方文化影响和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和创新的角度,指出作为新兴都市大众文化的海派文化与传统江南区域文化的差异;从上海的江南移民、江南移民与海派文化创作、海派文化的江南基因和江南传统的延续与革新等视角,剖析海派文化孕育过程中的江南因素作用。

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的方法,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公共租界和华界边缘地带的城市景观和娱乐生活的变化,揭示在晚清中西文化交融下的上海都市中同时存在着的江南风韵和海派气息。本书又从明清时期到近代的上海文人结社、雅集等活动的视角,考察近代上海社团活动中的江南传统文化因素。本书还通过书画、文学、戏剧、民间美术、文化娱乐生活等领域的案例,包括海上书画的传承革新,从明清的话本小说到近代的连载小说的转变,在戏剧革命的影响下从江南传统戏剧到新剧的改良过程,城市年画中的生活美学,以及近代上海菊展活动反映出的公众审美认知,解读江南传统文化与近代海派文化的传承关系。

本书系统归纳了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嬗递的表现和特征,诸如人文地理的时空性、移民方言的凝聚力、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本土文化自觉性、江南意象与都市生活的反差和融合、文化精英推动下的大众文化的启蒙性等,通过分析以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近代演变过程和互动关系,兼及江南地区与岭南地区近代文化嬗递的区别,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向当代文化转型的过程和特点,为探索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出当代文化的传统价值。


作者简介

郭骥,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博物馆)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际博协、中国博协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学、博物馆学、文化学等,著有《近代上海的海派文化》、《高校博物馆发展研究》、《上海考古第一人:黄宣佩传》等,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

邵文菁,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馆刊《都会遗踪》执行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上海城市史、新闻出版史及博物馆口述历史等。著有《中国笺纸笺谱》,执笔《远去的背影——老上海人物影集》《缩微的历史——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珍邮》《陈毅与上海》等书,发表各类论译30余篇。

段炼,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上海地方史、中共党史、口述历史及博物馆学研究。著有《探索与实践:博物馆与口述历史》等,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陈凌,上海博物馆出版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明清上海史研究。发表有《向海而生:上海地区妈祖信仰研究》《道法沪上:从出土文物看上海地区的道教信仰》《文物考古视野下的上海港变迁》等论文,著有《明清松江府进士人群研究》。


章节目录

1  总序/熊月之

1  序/顾晓鸣

1  引言

1  绪论

15  第一章  江南的地域空间与人文环境

15  一、江南的地域空间

19  二、江南的风土与住民

22  三、江南地区的经济

25  四、江南文化中心的形成

30  第二章  江南文化中心的转移:上海的继起

30  一、上海经济地位的转变

34  二、教化江南与新学萌芽

37  三、传统文人和新式知识分子

39  四、江南孕育的新兴文化

45  第三章  海派文化的萌生

46  一、新的文化中心

48  二、文化改良的推动

51  三、文化产业的形成

53  四、文化市场的繁荣

56  五、文化的传播影响

59  第四章  江南文化孕育的海派文化

59  一、上海的江南移民

64  二、江南移民与海派文化创作

67  三、海派文化的江南基因

70  四、江南传统的延续与革新

73  第五章  都市里的江南风韵和海派气息

74  一、从城镇到都市

77  二、上海西区的繁荣

80  三、申园里的中西文化交汇

83  四、江南风韵与海派气息

87  第六章  从江南几复遗风到海派文人结社

87  一、江南文人的结社传统

90  二、从传统文人到新式知识分子

93  三、南社的江南文化传统

98  四、海派结社的特点——以南社为例

103  第七章  海上书画的传承革新

103  一、松江画派——崇南贬北的文人画巅峰

107  二、海上画派——融合南北中外的现代中国画

111  三、从松江到海上——江山灵气盛衰有时

115  第八章  开通民智的小说革命

116  一、明清时期江南的文人和印刷业

118  二、从明清的话本小说到近代的连载小说

120  三、小说界的革命

125  四、文学改良中的江南传统与海派特征

129  第九章  传统戏剧的近代改良

130  一、江南文化影响下的上海传统戏曲

132  二、晚清时期的昆乱之争

134  三、从南派京剧到海派京剧

137  四、新剧影响下的江南传统戏剧的改良

142  第十章  城市年画里的生活美学

143  一、富庶江南的年画之乡——桃花坞

145  二、传统年画最后的辉煌——旧校场

148  三、商业社会孕育的城市年画——月份牌

154  第十一章  近代上海菊展的审美认知

155  一、江南文人的游园赏菊

159  二、以菊揽客的商业效益

162  三、城市菊展的园艺赛会

167  四、从文人雅兴到市民盛会

169  结语:文化的孕育与反哺

174  附录一:近代上海文化领域大事编年(1871年—1920年)

190  附录二:近代上海史志、文人笔记里的江南文化

208  参考文献

226  后记


孕育与蜕变: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是2021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郭骥,邵文菁,段炼,陈凌。

得书感谢您对《孕育与蜕变: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山海经(百绘卷) 电子书
130幅原创绝美板绘,重现《山海经》中的神奇世界。
本土化.京师影视学术书系;京师影视学派系列丛书 电子书
本书围绕中国影视文化“本土化”这一核心命题,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影视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现状与未来趋势,从宏观层面明确了中国电视的角色与责任,并具体地对中国影视中的综艺、电视剧、电影、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和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不仅对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思考,还对中国影视理论和学科建设进行了剖析与前瞻。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影视文化自觉建构,对于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建构以及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影视文化的转型,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埃及四千年珍宝 电子书
1.埃及四千年文明图鉴,古埃及文化的视觉盛宴 ·了解金字塔如何从传奇建筑师伊姆霍特普的阶梯式金字塔发展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金字塔。 ·了解古埃及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例如纳尔迈国王、孟图霍特普二世和图特摩斯三世。他们统一国家并扩大疆界,建立起辉煌的埃及帝国。 ·了解古埃及的女性王室成员:“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至上权力,奈菲尔塔利的宏伟陵墓,以及“埃及艳后”的神秘死亡。 ·了解古埃及令人称奇的金银宝藏:赛特哈索尔尤内特公主的精美首饰,少年国王图坦卡蒙的稀世珍宝,以及传奇之城塔尼斯的统治者普苏森尼斯的惊人财富。 2.作者权威,具备专业学历背景 本书作者为英国杜伦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从2012年起任开罗美国大学出版社主管。他定期在杂志上发表关于埃及考古和历史的文章。著有《阿布辛拜尔和努比亚寺庙》(2019年)、《古埃及珠宝》(2020)等。 3.装帧精致,印刷精美,阅读体验好 大16开本设计,精装,采用特种纸张印刷,展示古埃及文明艺术之美。 4.亚马逊4.7星推荐 该书英文版上市后,在亚马逊网站评分为4.7,获得《亲爱精神》杂志、旅行网站、专业书评人、教育从业者的认可和推荐。
聊聊酱酒 电子书
这是一本关于酱酒的普及类图书。本书的作者是茅台镇一位从事20多年酱酒研究和酒文化宣传的知名人士,他分成几个章节给读者讲述酱酒市场的状况和发展情况、酱酒工艺、酱酒文化、酱酒品牌推广、酱酒营销方式以及酱酒的品评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等。本书整体内容比较完整,条理清晰,语言通俗幽默,可读性强。
古代希腊文明 电子书
  《古代希腊文明》一书,概述了古代希腊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到托勒密王国灭亡止的历史,内容包括爱琴文明、黑暗时代、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文化等,展现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