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研究(第五辑)

儒道研究(第五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五辑。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深入研究儒家和道家的义理和发展史,探讨儒家和道家在历史上彼此影响的过程以及对于各自思想形态形成发展的影响,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现代演化,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以及儒教和道教的相关理论问题等。

作者简介

编者卢国龙,1959年11月生,湖北黄梅人,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主任、儒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儒家道家思想,著有《中国重玄学》《郭象评传》《道教哲学》《宋儒微言》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专题研究

三清之道皇建其极

一 楔子

二 “李尚书”考略

三 融聚文化的历史考述

四 “三清”含蕴的教义考察

经典与今诠

经史之别:程颐与朱熹《春秋》学之歧异

一 从程颐到胡安国

二 从朱熹到张洽

三 朱熹对胡安国《春秋传》之批评

结语

本性与教化

一 格言与政治教训

二 习实能成性

三 习所成者并非本性

四 “习与性成”与经学诠释

结语:中国思想史中的习性问题

儒家与儒教

论周公对《黄帝四经》政治思想的影响

一 黄老学与《黄帝四经》政治思想概说

二 周公对《黄帝四经》政治思想的影响

总结

吕坤启蒙儒学散论

回归原典,整合儒道

一 根身性相学·根身·道身

二 对儒道原典的场有哲学诠释

三 场有哲学的视域中对儒道的比较与整合

结语

贺麟五伦新观三特征

一 保持人伦关怀,兼顾物与本体

二 保持血缘之别,兼顾兴趣志向

三 保持单向义务,增加现代理念

道家与道教

郭象《庄子注》解释方法试析

一 寄言出意:郭象认为的庄子表达思想的方法与郭象注庄的方法

二 要其回归而遗其所寄

三 迹与所以迹的区分——维护圣人与儒家道德价值的解释方法

传述与评介

柏洋林氏祖先祭祀的个案研究

一 柏洋、上万村祖先祭祀仪式

二 当地林氏族人信仰状况简述

三 祖先祭祀的宗教功能在当代社会中的体现

结语

江南家族慈善文化的历史重现

祠堂·理学·信仰

一 祠堂作为理学实践的载体

二 理学在祠堂实践中的二重性

三 理学信仰化的意义

儒道研究(第五辑)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卢国龙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儒道研究(第五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庐山慧远教团研究 电子书
庐山慧远教团是指东晋时期以慧远为中心,在庐山建立的一个佛教修行团体。慧远教团时期,是中国佛教由都市佛教向山林佛教转型的时期。庐山教团在中国佛教山林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庐山教团对佛教戒律汲汲以求,并在佛教戒律传译中做出巨大贡献,在具体实践中以富有中国特色的僧制为教团规则。与长安鸠摩罗什教团相呼应,代表了中国佛教发展的两个方向。本书对它做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介绍,颇具学术价值。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自由”“情感”是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和经纬线,而这三者又是贯穿西方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研究卢梭的美学思想,应在由“自然”“自由”“情感”所构成的现代性问题关联域中做整体考察。本书以启蒙时代的文化及美学思潮为背景,探讨卢梭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潜在逻辑体系、主要理论范畴、现代价值阐释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而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
<仪礼经传通解>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仪礼经传通解》的专业学术作品。
生命意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围绕“人的生命意义”这一主题,具体地论述了“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文化世界”和“人的意义世界”,进而论述了“现代人的生活世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并从教育、科学、艺术、哲学、理论、心态和理想等层面,论述了“精神家园的培育”“精神家园的真理”“精神家园的陶冶”“精神家园的升华”“精神家园的支撑”“精神家园的张力”和“精
辩证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研究、辩证法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辩证法的哲学前提自我批判、理论思维前提判断的历史发展、理论思维前提的实践论批判、辩证法的发展学说、辩证法的人类智慧、辩证法的精神家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