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篇典型的制度史研究作品。

内容简介

作者不仅利用了《明实录》、《会典》等传统官方文献和明人关于宦官的专门记录,而且从碑刻、墓志、地方志等材料中发掘出大量有价值的记载,对于深刻、全面理解明代宦官制度的细节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借助这些材料,作者不仅就二十四衙门探讨了明代宦官的机构组成、权力关系、使职差遣,而且对以往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厘清,如太祖禁止宦官干政的祖制、边、省内官沿革、宦职与有司之间关系、宦官数量,等等,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见。作者还制作了一些统计表,明确了过去不甚清楚的问题,在宦官制度史研究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一 释“宦官”

二 明代宦官研究述评

三 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二十四衙门”:明初对宦官制度的设计

第一节 明初内府衙门之形成、职掌及演变

一 明兴之际,宦官已颇具规模

二 洪武时期宦官组织成长的特点

三 “二十四衙门”的体系、类别与职能

第二节 内外相制:宦官在明代国家体制内的地位

一 如何看待宦官不载会典

二 明太祖真的禁止宦官干政吗?

三 内官与外官界限清晰

四 干外政:宦官对行政的参预与监察

第二章 明代“内朝”新论:以司礼监为中心

第一节 内府“第一署”:司礼监的崛起

一 位势转移间:内官监、司礼监与都知监

二 司礼监对监局平衡原则的破坏

第二节 司礼监“预机务”

一 从“公朝决政”到“票拟批答”——中枢决策形态的转变

二 宦官在章疏流转中的作用——兼考司礼监文书房

三 司礼太监与“批红”

第三节 司礼监“枢辅”“顾命”地位的形成

一 司礼太监“典内枢”

二 监、阁“共辅朝政”的实质

第三章 宦官对外政的全面参预

第一节 宦官预司法及“缉事权”

一 宦官干预司法的形式与途径

二 宦官缉事权之获得与发展

三 司礼监对“厂权”的争夺与控制

第二节 宦官“柄兵权”的消长

一 宦官“预军”在洪武、建文朝的初步发展

二 宦官“监军”与“专征”

三 “军功内官”与内府“武职衙门”的问题

第四章 “钦差内官衙门”:宦官的使与职

第一节 宦官出使与使职

一 宦官的出使

二 宦官出使的类别

第二节 内官出镇制度

一 镇守内官自仁宗始——内官“出镇”渊源考

二 “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上)

三 “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中)

四 “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下)

五 各边、省内官沿革考

第三节 其他钦差内官衙门

一 南京守备太监与南京“二十四衙门”

二 凤阳、承天、天寿山、太和山等处内官

三 市舶、珠池、织造、烧造等“利权衙门”

四 冲突与协作:钦差内官与有司关系的再讨论

第五章 宦官之官、职与事例

第一节 内官的“官”与“职”

一 内官的职掌与职衔

二 监衔与“带衔”“借衔”“兼衔”

第二节 宦官阶层与内官“事例”

一 从近侍到火者——宦官的层级

二 内官选举与考察

三 内官禁例与罚治

四 宦官的“恩例”

第六章 宦官的“势力”及其影响

第一节 “十万宦官”考

一 内官冗员的增长

二 明宫宦官到底有多少

第二节 对宦官“势力”及影响的考察

一 宦官的势力

二 宦官制度的影响

三 明代宦官史的分期问题

结语

附录一 明司礼监、东厂、南京守备太监年表一

附录二 明司礼监、东厂、南京守备太监年表二

附录三 明镇守内官年表

征引文献

关键词索引

后记

明代宦官制度研究是2018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胡丹。

得书感谢您对《明代宦官制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晚清协饷制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一部研究清朝晚期财政转移制度(协饷制度)的作品。
何谓明代:“危机”下的世界史与东亚 电子书
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冈本隆司教授撰写的、专门向日本读者介绍明代历史的入门书。全书主要分为六大部分,包括形成、体制、变革、社会、乖离、混乱、崩溃,大体覆盖了明朝1368年立国至1644年灭亡的二百余年历史。书中吸收了百年间日本明史研究的成果,同时又兼具通俗易懂的特点。作者分析了一直以来明史不受日本学者重视的原因,并结合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试图使明史“有趣”起来。从外国学者的视角审视明代历史,能给人以不同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解说 电子书
带你感受《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名著的超凡魅力。
清代仓储的制度困境与救灾实践 电子书
一部研究清代仓储制度的学术作品。
法国旧制度末期的税收、特权和政治 电子书
从1695年到大革命之前法国王权向全体臣民开征的普遍直接税入手,分析这一带有平等色彩的税制改革在一个等级-团体社会中取得的成效和遭遇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