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卫所制度与贵州地域社会研究

明代卫所制度与贵州地域社会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明代卫所制度及其变动为主线,考察贵州地域社会在明清时期形成的历史过程。

内容简介

明清时期贵州地域社会的形成,与明代卫所制度有直接和紧密的联系,正是卫所制度的推行及其变动,造就了贵州文化多元并存的基础。

实土卫所逐渐向州县系统演进,贵州政区格局得以形成;卫所城的选址、筑建与变迁,逐渐由军事功能转变为兼具政治、文化、经济、教育中心的城镇;卫学教育开启民智、推行教化及其在科举竞争中的优势,逐渐形成了贵州的文化区域中心,并加速了风俗分区的形成。

卫所移民持续迁入而逐渐形成的军户群体,不仅改变了贵州的人口结构与民族关系,而且与少数民族人群一道,逐渐开拓出了贵州地域社会中的多样性景观,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相互涵化,使贵州地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共生的多元文化形态。

作者简介

作者吴才茂,1981年生,贵州天柱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副主编,主要从事明清史、西南民族史和清水江文书的研究,出版专著《民间文书与清水江地区的社会变迁》《清代苗族妇女的婚姻与权利: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等,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明代研究》等发表论文40余篇。

曾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各1项,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水江官文书整理与研究”,曾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2015年入选贵州省首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人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摘要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编辑委员会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明初贵州边疆形势与卫所设置

一 土官的归附及其对策

二 云南战略中的贵州建设

三 少数民族变乱与卫所设置

四 结语

第二章 卫所变革与贵州政区格局的演进及形成

一 卫所在明代的变革

二 卫所在清代的变革

三 卫所变动与政区演变

四 结语

第三章 卫所城址的筑建、演变与贵州城镇的形成

一 卫所城的选址

二 卫所城的分布

三 卫所城的形制与功能

四 卫所城的演变与城镇的形成

五 结语

第四章 卫学教育与贵州文化区域的初步形成

一 卫学设置及其特点

二 卫学之目的与偃武修文思想之兴起

三 卫籍人员的科举竞争力

四 科举竞争力的地域差异

五 文化区域的初步形成

六 结语

第五章 卫所官军的籍贯及其对贵州民族分布的影响

一 平越卫官军的籍贯与升迁

二 威清卫官军的籍贯与升迁

三 安南卫官军的籍贯与升迁

四 清浪卫官军的籍贯与升迁

五 平溪卫官军的籍贯与升迁

六 卫所后裔之去向及其对民族分布的影响

七 结语

第六章 卫所武官后裔的身份变迁与村落形成——以铜鼓卫刘氏指挥使为例

一 铜鼓卫的筑建与“苗境”控制

二 铜鼓卫武官的来源与袭替

三 刘氏指挥使后裔的身份变迁

四 刘氏与三门塘村落的形成

五 结语

第七章 卫所卫军后裔的身份坚守与“屯堡”的形成——以隆里千户所为例

一 卫军后裔:隆里所人的身份记忆与歌谣传唱

二 追寻“状元”的轨迹:王昌龄在隆里所人身份坚守中的整合作用

三 互动的边界:隆里所人与土司及周边民族的交往

四 结语

余论

征引文献

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明代卫所制度与贵州地域社会研究是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才茂。

得书感谢您对《明代卫所制度与贵州地域社会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临时禁令制度研究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对美国法上临时禁令的考察,通过探究其历史发展,将其衡平法传统中经典理论的现代价值予以明晰,对临时禁令的适用标准予以分析和解读,通过判例研究总结适用标准的“平衡法”“要件法”和“浮动法”等三种基本方法,通过学说研究梳理出“损害最小化”模型、“诉讼保全”模型、“分配效率”模型等三种重要的衡量模型,参考其根据紧急情况和权利内容而设置的不同程序,提出完善我国行为保全审查标准和适用程序的建议。同时
地方文化资源与乡村社会治理:以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为例 电子书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宏富,其社会治理蕴含着丰厚的历史积淀。现代社会治理与传统社会治理方式只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从善借鉴,就会形成彼此承认、互相为用、共生其长的生态关系。社会治理是多元主体的公共权益的公平正义之回归过程,而治理的基点是对不同文化脉络的深入认知及其价值的遵循。本书将治理的理念、技术与文化资源结合分析,从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中探寻不同社会治理的切实路径。
儿童保护制度建设研究:目标、策略与路径 电子书
本书结合儿童保护试点工作,对中国儿童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对国外儿童保护经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提出在中国建立具有四个基本要素的、能够为所有未成年人提供底线保护的有效的儿童保护制度的建议,并分别对儿童保护四个基本要素中的儿童保护的主管机构、儿童保护的行政和司法程序、干预和替代性养护三个要素做了专门的研究和分析。
个人破产制度构建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制定我国个人破产法的必要性、个人破产立法应当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相关争论概述、我国社会对个人破产制度认识的实证考察、破产法中诚实信用原则之确立、我国个人破产立法模式研究、个人破产程序中的适用主体范围、遗产破产程序规则构建等。
反垄断罚款制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反垄断罚款的设定方式与发展态势、反垄断罚款的威慑理论及其应用、反垄断罚款的不确定性、反垄断罚款并科没收违法所得的现状及其完善、反垄断罚款裁量基准的现实解构与制度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