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研究

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明代文选制度展开全方位的深入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在既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对明代文选制度展开全方位的深入探索,以规模性结合实证性,在明代政治的动态发展中揭示文选制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本书指出,明廷为在铨选中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及贯彻公正、效率的原则,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但最终归于失败;而文选制度作为明代中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对认识明代的历史特色提供了可贵的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潘星辉,祖籍广东番禺,197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2001年获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曾任教于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师。致力于明、清史研究,先后发表《明季东阳民变考论》《承袭背后的割断:从“掣签法”看明、清制度的嬗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丛书”缘起

引言

第一章 “任官之事,文归吏部”——明代文官铨选机构

第一节 吏部机构及职能

一 吏部机构的确立

二 吏部职能的完善

第二节 吏部人员构成与各级分工

一 “分地具员”

二 吏部司官铨选

三 吏部各级分工

第三节 有关铨选的其他部门

一 吏科

二 南京吏部与吏科

第二章 “永、宣以后,渐循资格”——选人出身与资历

第一节 选人出身

一 “三途并用”

二 荐举

三 恩荫

四 税户人材与捐纳

第二节 选人资历

一 资、级、年、次

二 资簿、考语及荐书

三 选格

第三章 “(常选官)选授迁除,一切由吏部”——部选

第一节 常规铨选

一 进士听选

二 举贡铨选

三 吏员出职

四 大选与急选

五 类推

第二节 特殊铨选

一 科道考选

二 教职铨选

三 拣选

四 远方选

第三节 掣签法

一 掣签法溯源

二 掣签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选人与官缺

第四章 “佐铨法之不及,而分吏部之权”——保举、部推与会推

第一节 保举和部推

一 保举法的兴替

二 部推制的确立

第二节 会推制

一 会推渊源

二 廷推与敕推

三 类奏

第五章 权力制衡下的明代铨选

第一节 有关铨选的权力制衡

第二节 明代铨政的嬗变

余论

附录一 现存明代《吏部职掌》版本考

附录二 万历《吏部职掌·验封清吏司·诰敕科·荐举衙门》

附录三 万历八年四月急选报

附录四 萧彦等《掖垣人鉴》选人资格(出身)表

附录五 有关科道考选的三种史料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研究是200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潘星辉。

得书感谢您对《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晚清协饷制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一部研究清朝晚期财政转移制度(协饷制度)的作品。
何谓明代:“危机”下的世界史与东亚 电子书
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冈本隆司教授撰写的、专门向日本读者介绍明代历史的入门书。全书主要分为六大部分,包括形成、体制、变革、社会、乖离、混乱、崩溃,大体覆盖了明朝1368年立国至1644年灭亡的二百余年历史。书中吸收了百年间日本明史研究的成果,同时又兼具通俗易懂的特点。作者分析了一直以来明史不受日本学者重视的原因,并结合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试图使明史“有趣”起来。从外国学者的视角审视明代历史,能给人以不同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解说 电子书
带你感受《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名著的超凡魅力。
清代仓储的制度困境与救灾实践 电子书
一部研究清代仓储制度的学术作品。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以成立于汉,并最终在隋唐演变为科举制的察举选官制度的七八百年变迁历程,作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