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明代文选制度展开全方位的深入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在既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对明代文选制度展开全方位的深入探索,以规模性结合实证性,在明代政治的动态发展中揭示文选制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本书指出,明廷为在铨选中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及贯彻公正、效率的原则,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但最终归于失败;而文选制度作为明代中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对认识明代的历史特色提供了可贵的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潘星辉,祖籍广东番禺,197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2001年获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曾任教于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师。致力于明、清史研究,先后发表《明季东阳民变考论》《承袭背后的割断:从“掣签法”看明、清制度的嬗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丛书”缘起
引言
第一章 “任官之事,文归吏部”——明代文官铨选机构
第一节 吏部机构及职能
一 吏部机构的确立
二 吏部职能的完善
第二节 吏部人员构成与各级分工
一 “分地具员”
二 吏部司官铨选
三 吏部各级分工
第三节 有关铨选的其他部门
一 吏科
二 南京吏部与吏科
第二章 “永、宣以后,渐循资格”——选人出身与资历
第一节 选人出身
一 “三途并用”
二 荐举
三 恩荫
四 税户人材与捐纳
第二节 选人资历
一 资、级、年、次
二 资簿、考语及荐书
三 选格
第三章 “(常选官)选授迁除,一切由吏部”——部选
第一节 常规铨选
一 进士听选
二 举贡铨选
三 吏员出职
四 大选与急选
五 类推
第二节 特殊铨选
一 科道考选
二 教职铨选
三 拣选
四 远方选
第三节 掣签法
一 掣签法溯源
二 掣签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选人与官缺
第四章 “佐铨法之不及,而分吏部之权”——保举、部推与会推
第一节 保举和部推
一 保举法的兴替
二 部推制的确立
第二节 会推制
一 会推渊源
二 廷推与敕推
三 类奏
第五章 权力制衡下的明代铨选
第一节 有关铨选的权力制衡
第二节 明代铨政的嬗变
余论
附录一 现存明代《吏部职掌》版本考
附录二 万历《吏部职掌·验封清吏司·诰敕科·荐举衙门》
附录三 万历八年四月急选报
附录四 萧彦等《掖垣人鉴》选人资格(出身)表
附录五 有关科道考选的三种史料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研究是200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潘星辉。
得书感谢您对《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