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北京口述历史丛书)

学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北京口述历史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理工科高校的角度,看北京的发展和变迁史。

内容简介

本书由胡懋仁采访编著,内容为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职员工的口述访谈,其中既有中科院院士,也有普通的年轻教员。每位受访者所谈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个人经历展开,涉及了北航这所著名专业高校的发展史。

北航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八大院校”之一,其发展历史也可以从高等院校——而且是理工科院校的角度——反映北京六十余年来的发展和变迁,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胡懋仁,哲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著作有:《大学生理论热点问答》(人民出版社,2012年),《科学与思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年),主编教材有:《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与理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真理的光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选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自古有国才有家——高镇同院士访谈录

一、科学家与人文精神

二、科研的艰难历程

三、捐款奉献

要创新,也有要社会责任感——李椿萱院士访谈录

一、参加保钓运动与回到祖国

二、对科研与教学的认识

三、对科研的一些建议

我们搞无人机的那些年——苏兴(化名)老师访谈录

一、我从修发动机学起

二、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

三、参与无人机研制

四、无人机下马

五、无人机的研制培养了一批人

我最崇拜的还是爱因斯坦——刘佑昌教授访谈录

一、物理学里的相对论

二、相对论与麦克斯韦方程

三、与物理学相关的哲学问题

我们俩的侧重点不一样——李宗瑞教授、朱自强教授访谈录

一、李老师自述

二、朱老师自述

三、科研体制与科研思路

我对学生就像大姐姐——陆翠英教授访谈录

一、入学、留校与教学实践

二、开门办学

三、我搞应用科研,也做学生工作

四、讲课、编写教材与评教授职称

五、我们在金属加工方面还是落后一些

六、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白和芳老师访谈录

一、从重庆到北京上学

二、参加航空爱好者夏令营的工作

三、反右运动对学校的影响

四、1958年参与型号研制

五、毕业服从分配

六、参与“新五号”研制工作

七、我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八、在印刷厂搞激光照排

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很重要——徐扬禾教授访谈录

一、我在北航的经历

二、冯如杯科技竞赛与全国航模竞赛

三、我现在还在忙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赵典军老师访谈录

一、大学毕业不久就赶上了“文革”

二、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的经历

三、海淀人大现象

四、我的一些基本观点

我干的就不是我原来学的专业——周浩敏教授访谈录

一、退休以后我还在干

二、“文革”中我被分配到北航

三、对国外科技水平的认识

四、对创新的思考

五、后来才学的八卦掌

好学生不可能培养得很多——云雪(化名)教授访谈录

一、我做的主要工作

二、我对创新的理解

三、我对科研及培养学生的认识

四、对国外产业政策的认识

五、对国外科技状况的认识

我们干的这玩意儿,别的国家还真没有——王华明教授访谈录

一、专利技术与科研抄袭

二、科研体制与行政化

三、讲课对科研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我做的主要工作

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陆民燕教授访谈录

一、我主要是做软件

二、理论突破还比较难

三、对大学定位的看法

四、关于可信性理论

五、我们专业应该用什么人

我算有点顺,也算有点不顺——刘彩侠(化名)老师访谈录

一、我19岁就当了教师

二、我主要都是在上课

三、我就是喜欢数学

四、我在教学上还是很努力的

学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北京口述历史丛书)是2014年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作者胡懋仁。

得书感谢您对《学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北京口述历史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口述史研究(第3辑) 电子书
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3辑。
中国劳模口述史(第1辑)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6级劳模班17位学员的故事汇集成册,这些学员都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各种表彰奖励。全书采用口述体记述,由先进人物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其中有个人成长的经历,有亲情、爱情、友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委屈,甚至逆境中的辛酸,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个个真实的、在大众中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的形象。
镜像中的历史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15年22篇长短文,展示了从社会史、心性史(记忆研究)、概念史三个角度切入历史的可能性。
历史语境下的德国与欧洲(北京大学史学丛书) 电子书
学术论坛“历史语境下的德国与欧洲”论文集。
海潮逐浪 镜水周回:童秉纲口述人生 电子书
本书为童秉纲学术成长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童秉纲,江苏张家港人,力学教育家,流体力学家。1927年9月28日出生于今江苏省张家港市,1946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1950年毕业,被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进入师资研究生班,并于1953年毕业。1978年起,童秉纲被中科大任命为近代力学系副主任,到1983年又被任命为系主任;同时,又兼任流体力学专业教研室主任两届。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