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随笔

校史随笔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正史二十四史》新颖见解,值得一读。

内容简介

即为八年心血之作,对正史二十四史之版本、刻注、文字错讹等多有独到见解。此书1938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书中作者如对殿本、监本的考证比对,对刻本、注本及写本的核校,对古籍中文字的缺漏讹误形成原因、特点等,很有识见。

作者简介

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1902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参与、主持、督导商务近60年。主持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著有《校史随笔》、《中华民族的人格》$$$$$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国学大师、著名学者。浙江海盐人,清末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

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1897年与人创办通艺学堂,教授英文与数学。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后任上海南洋公学总理,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商务印书馆监理、董事长,主持出版各种教科书、中外文工具书。是我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商务印书馆董事。著有《涉园序跋集录》、《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日记》、《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等。$$$$$张元济(1867――1959)字菊生,浙江海盐人,著名国学大师、史学家、出版家,曾主持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民营大型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达数十年之久,是我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先驱。

在张元济先生数十年的出版生涯中,尤为《百衲本二十四史》的校勘辑印耗费心力最多,历时最长。他的这一壮举,造就了中国最佳全本正史―――《百衲本二十四史》,而《百衲本二十四史》的出版也使张元济先生成为中国近现代首屈一指的国学大师,中国出版史上的泰山北斗。$$$$$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解放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辑印问世后轰动史学界,蔡元培、胡适等名家皆予以高度评价。先生于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

再版影印工程顾问

汤一介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国学大师。

宋新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傅旋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原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

杨阳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

舒小峰北京市文物局局长。

黄乔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解放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辑印问世后轰动史学界,蔡元培、胡适等名家皆予以高度评价。先生于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再版影印工程顾问汤一介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国学大师。宋新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傅旋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原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杨阳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舒小峰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黄乔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程章灿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刘明清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薛晓源中央编译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博士后导师。$$$$$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是光绪十八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

因参与“戊戌变法”,在变法失败后被清廷给予“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1902 年, 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 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张元济先生一生寻书、藏书、编书、出书,“中国出版第一人”。$$$$$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名门望族,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出版巨子。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董事长等职,主持了大量的出版工程。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成为远东第一大出版机构。不但出版新编教科书,而且出版有《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教育杂志》等大型进步刊物。此外,最有影响力的是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而影印古籍,以《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最有影响力。$$$$$张元济、邓邦述等人,俱近代政治、学术、文学、书法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张元济先生更是在近代出版界享有盛名,是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

编者介绍:$$$$$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1902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参与、主持、督导商务近60年。主持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著有《校史随笔》、《中华民族的人格》等。$$$$$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中国近现代思想家、出版家、国学大师。清末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1897年与人创办通艺学堂,教授英文与数学。1898年参加戊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编辑说明

总序

自序

史记

三家旧注

三家注刻本

三家注覆刻本

震泽王本之讹夺

王本正义不全

殿本正义多遗漏

监本大删三家注

谥法解应用两排读法

汉书

景祐本之由来

景祐本之递嬗

景祐本为见存最古善本

颜师古叙例

文字增损均胜时本

钱大昕考异可信

古今人表

正文注文错简

殿本从刘之问刊本出

宋祁校语各本非捏造

宋祁校语多可采

后汉书

绍兴监本

避宋讳特严

志不当夹入纪传间

刘昭注范书纪传不传注司马志独传

注语入正文附传跳行均误

刘攽所刊误字不误

蔡邕石经存毁之数

三国志

衢州本为上建本次之

殿本卷第淆乱

三志单行本

殿本考证讹字可信

时本讹文衍文夺字俗字均可矫正

古写本之异同

晋书

宋刊小字本有二

卢抱经校帝纪与宋本合

袁甫郑方二传跳行未添题

宋书

卷末疏语

少帝纪史臣论犹有遗文

蜀大字版在南宋时入浙

武帝名均作讳字

殿本误注为正文

缺文不当臆补

南齐书

治平开版牒文

眉山重刊本

卷末疏语

补缺二页

舌中血出

地名脱误

荀苟平

梁书

卷末疏语

宋本多墨丁空格

避唐讳诸字

王伟彭儁进土囊

宋本缺文

陈书

避陈讳及唐讳

卷末疏语

大予太子

哥歌

钱氏考异可信

时本误补墨丁

魏书

宋本久湮

华阳叶氏藏宋本

卷末疏语

宋本缺文较少

殿本考证有误

宋本亦有缺误

司马进司马逊

九九聲(声)

北齐书

卷末疏语

汲古本缺页

时本多讹字

因刊误而愈误

与北史互有异同

传次互异

睦眭之辨

殿本增补字句据北史

周书

避周讳及唐讳

卷末疏语

缺文可补

大皇后非太皇后

禆窟禅窟

龟兹国传讹字

明补本多讹字

隋书

元大德九路刊本

监本讹字

特勤特勒

鳪衣

南史

元刊序

写刊人名

袁刘袁邓

冶为系囚之所

述职

太子仆非仆射

齐武帝非梁武帝

方等传文字未蚀

北史

信州路刊本

集庆路刊本

多存古字

金造远与象州逆均沿旧误

锡衰

景午景子

时本多缺文

旧唐书

宋刻残本

闻人诠刻本

宋刻明刻之异同

殿本无异重修

殿本缺文

叛换 进旨 即目 条流

钱氏考异有异字

殿本订正错简有小误

唐书

宋小字本

南宋闽本

时本缺文可补

何诘何止

放命

何国

霜俭

趣虎牢者秦王非窦建德

皇甫政无杀侄事

新罗王妃非淑氏

殿本衍文

旧五代史

薛史遗迹

湮没之由

明清之际尚有存本

歙县汪氏藏金刊本

四库辑本

嘉业堂刘氏刊本胜于殿本及四库写本

长洲章氏藏孔葓谷校邵氏稿本

清代忌讳字均删改

五代史记

宋庆元刊本

宋刊别本

吴缜纂误所指此不误

吴兰庭纂误补所指此不误

钱大昕考异所指此不误

王鸣盛商榷所指此不误

时本讹夺多可纠正

宋史

元至正本

明成化本

成化本前后序

缺页错简弥缝之谬

田况传补缺一页

张栻传补缺一页

宗室世系表可补一页

辽史

元刊本疑非初刻

元刻多讹字

损缺之字不当臆改

句中疑字不当轻补

钩鱼

汋者

金史

元刊有三本

各本残缺可补

施氏详校所据为后印本

大小字互易之商榷

考异所指有误

乌带传剜改遗迹

元史

前后开修两次

宋濂续修后记

进书表之误改

殿本衍文

殿本错简

殿本缺文

殿本改译剜刻原书

改译口语为文言

重出之传殿本未删尽

明史

乾隆殿版有修改本

王氏补辑考证

校史随笔是2019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元济。

得书感谢您对《校史随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丈夫这东西 电子书
  《丈夫这东西》是为步入婚姻的男女们互相增进了解、稳固婚姻而写的。   在《丈夫这东西》中,作者着眼于家庭的核心人物“丈夫这东西”,站在一个作家的立场,对丈夫在现代社会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丈夫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又是如何,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看了《丈夫这东西》就会知道,男人或丈夫,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周围的人,对她们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白银时代”的落地 电子书
由江西财经大学讲师邱永志所著,描述历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以及由此形成一系列货币制度和形态体系。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
我的前半生(全本)(精) 电子书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最好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最好不过的版本。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电子书
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历史读物,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最前端”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