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中的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研究

电视媒体中的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环境安全问题:制度安全、社会正义与绿色价值观重塑。

内容简介

环境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思前”性的问题,它所引发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生态学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深层次的制度安全、社会正义,甚至是价值观和文化观念的议题。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现实也揭示了现代文明反生态的本质,并将重塑绿色思想和绿色价值观的问题推上了社会议程。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章 电视媒体中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背景

第一节 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理论逻辑

第二节 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实践背景

第三节 环境传播与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关系重塑

第三章 公民环境意识的形成与电视媒体对环境公民身份的形塑

第一节 中国公民环境意识的形成

第二节 新环境范式的书写:传统电视媒体的环境公民身份建构

第三节 绿色公共领域的建构:视听新媒体对环境公民身份的“赋权”

第四节 环境传播与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互动

第四章 环境传播中公民的参与式书写及绿色身份建构

第一节 公民参与行为的发生及绿色身份认同的形成

第二节 公民参与行为的理性化及绿色身份认同的强化

第三节 公民参与的方式选择及对绿色身份建构的推进

第四节 公民的参与式书写对政府环境决策民主化的推动

第五章 电视媒体中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现存问题与制约因素

第一节 生态理性和公民参与建构的相对欠缺

第二节 政治和权力的双重制约

第三节 经济利益和“洗绿”的双重影响

第四节 消费主义对生态理性的冲击

第五节 “公民唯私主义综合征”的影响

第六章 电视媒体中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生态思维的重塑与生态理性建构的强化

第二节 政府和媒体关系的重塑与政治和权力干预的减少

第三节 媒体功能的再审视与经济利益影响的削弱

第四节 绿色消费理念及传播策略的重塑

第五节 “公民唯私主义综合征”的治疗

第六节 政府、电视媒体、公民互动关系的重塑

第七章 结语

附录 非结构性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电视媒体中的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柴巧霞。

得书感谢您对《电视媒体中的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言语行为与制度社会的建构 电子书
本书在新的语境下研究了制度社会建构的认知基础尤其是语言基础,并通过作为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的制度性事实的建构来阐释制度社会的建构。由于语言在联结人类心智和道义中的特殊角色,本书建立了“心智—语言—伦理”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了心智(主要指集体意向性)、语言(建构性言语行为)和伦理(言语行为理性)在制度性事实建构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最后还从制度性事实的可理解性视角出发,通过对科学实在论的辩护论证了科学理性
公共关系的文化想象:身份、仪式与修辞 电子书
本书从公共关系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理论梳理入手,尝试寻找两者的接合点,进而提出公关的三个主要文化属性:公关参与主体的身份与权力;公关行为中的情感互动;“符号-意义”的象征性表达体系。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公共关系实践具有被主导范式忽视的行为的“象征性表达”的文化属性,公关文化分析就是针对公关文化属性展开的研究。这一分析路径主要关注情境、仪式、身份、情感、社会关系,以及话语、叙事、修辞、隐喻等文化变量在公关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电子书
本书基于实践知识的视角,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坚持社会需求逻辑,参照国外先进经验,设计出一个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模式以E-CDIO模型为背景环境、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主体化的教学方式为策略、以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为保障,突出技术创业特色,强化基于项目学习的全面工程创业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消费者洞察:大数据驱动下的新媒体运营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消费者洞察为核心切入点,深入研究了大数据驱动下的新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