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论的视角

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论的视角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界较早进行系统的、持续的从事风险沟通和风险传播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献分析为主,同时兼及对风险议题个案、文本的内容分析。

本研究属于前沿领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紧迫课题。

作者简介

作者郭小平,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广播电视学系主任,副教授,博士,曾任湖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电视频道总监助理。

主要研究广播电视与新媒体、风险传播等,先后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社科项目,参与11项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独著《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论的视角》、《环境风险传播:话语变迁、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与《视听新媒体导论》(即出),合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研究》。

曾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二等奖、湖北新闻奖二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导论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风险传播研究的兴起

第一节 社会转型、公共风险与大众传媒:反思“传播与现代性”的理论命题

第二节 “风险传播”的界定及其与“危机传播”的区别

第二章 风险传播中的媒体角色:建构论的视角

第一节 现代风险:一种开放式的社会建构

第二节 “风险社会”中的媒体角色

第三章 媒体风险建构的类型与方式

第一节 媒体风险建构的类型

第二节 媒体风险建构的方式

第四章 媒体建构风险议题的类型化研究

第一节 健康风险的媒体建构

第二节 经济风险的媒体建构

第三节 决策风险的媒体建构

第四节 科技风险的媒体建构

第五节 生态环境风险的媒体建构

第六节 社会风险的媒体建构

第五章 风险传播的制约机制:媒体建构的视角

第一节 媒体风险建构的制约因素分析

第二节 社会控制在风险报道中的主要体现

第六章 媒体建构的风险修辞:环境议题的视角

第一节 风险传播修辞的批判性解读:委婉语的意识形态分析

第二节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环境形象建构:气候变化的风险框架分析

第七章 媒介议题建构中的风险政治:话语与权力分析

第一节 媒体风险建构中的政治

第二节 权力竞逐的历时性透视:媒介主控风险话语的变迁

第三节 权力竞逐的共时性透视:媒体风险论述中博弈主体

第八章 风险报道与沟通中媒体的“责任伦理”

第一节 影响媒体风险沟通的因素

第二节 风险传播中的媒体责任伦理

第九章 在风险建构中实现媒体的风险沟通

第一节 风险传播的目的:促进社会良性的风险沟通

第二节 大众传媒促进风险沟通民主

第三节 大众传媒重塑风险社会的信任关系

第四节 倡导风险社会中公众媒介素养教育

第五节 在风险传播中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想

结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论的视角是2013年由玖壹合创出版,作者郭小平。

得书感谢您对《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文明论 电子书
以人性、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文明演进为主线,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社会文明问题。
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研究纲领 电子书
本书尝试运用语境论思想为当代社会科学哲学构建一种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科学合法性危机的新路径。提出了语境论研究纲领这一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为社会科学本体论、知识论和方法论困境提供了语境论解决方案,论证了社会科学具有同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解释地位,回答了社会科学规范性和解释力等理论难题,给出了评价社会科学发展进步的新标准,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科学中的“事实-价值”二分。指出社会科学是基于事实系统、因果系统和
社会的细节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文章合集,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内容包括社会与社会建设、社会工作、农村发展、劳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宗祠与宗教文化等。书中许多文章是从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的细节入手,特别关注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功能;还有多篇文章是专为非学术报刊所撰写,带有较强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色彩,有助于读者认识复杂的人类社会。
知识社会维度与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关注并研究了一种新的强调社会维度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的研究很多时候被冠以“社会认识论”研究之名。长久以来,知识的产生和辩护都被看作是个人的事情,以笛卡尔、莱布尼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来源,强调个人理性对知识的重要性。而以洛克、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认为个人经验是知识的来源。随着心理学的确立和哲学中实证主义思潮的兴起,特别是随着现代逻辑对传统逻辑的扬弃以及语言转向的兴起,哲学认识论研
地域社会深描:藏羌彝走廊研究新视角 电子书
本书是中央民族大学组织的一本跨学科的地域研究论文集,是2014年第二届藏羌彝走廊研究新视角研讨会的精选参会论文的汇总。藏羌彝走廊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走廊,本书尝试着从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探讨民族走廊中的语言、历史、文化、社会、宗教、灾难应对等诸多问题,力图整合多学科的民族走廊研究,为问题意识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探索新的途径,让人深深感受到古老文化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