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乡村振兴政策指南,明确方向划出红线。
内容简介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有力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本书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法规,围绕乡村振兴的战略谋划和主要领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阐述。
书中以《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各地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法定化、制度化,对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作出了全方位的规定,为新阶段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本书稿有助于基层干部学习和领会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法规。
作者简介
编著者傅思明,男,1964年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
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二、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指导思想
(一)总要求
(二)指导思想
三、 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把握的重要原则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坚持改革创新
(五)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
四、 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和远景谋划
(一)发展目标
(二)远景谋划
(三)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五、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制定
(一)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重要意义
(二)《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调整范围
阅读链接从两个维度看为什么制定一部专门指导乡村振兴的法律
第二章 产业兴旺
一、 依法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一)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培育融合主体,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使农民受益
(二)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三)鼓励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
三、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与质量安全
(一)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二)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三)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四、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一)严格实行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
(二)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三)农村生产经营纠纷的类别与处理原则
五、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质资源库建设
(二)实施种业国家安全审查机制
六、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一)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主体
(二)保障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三)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四)构建“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七、 促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
(一)国家鼓励农业机械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
(二)以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综合服务
(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阅读链接保障粮食安全 稳政策 农民吃下“定心丸”
第三章 生态宜居
一、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一)生态宜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要求
(二)生态宜居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 建立健全国家生态保护制度和补偿制度
(一)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二)制定休养生息制度
(三)明确政府各方责任
三、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大力推动农业投入减量增效
(二)多元举措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三)创新引领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四)管好农业投入品,确保质量安全
四、 加强国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二)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三)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五、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二)因地制宜推广卫生厕所和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
(三)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
(四)鼓励和支持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五)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安全和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机制
阅读链接重庆市长寿区珍心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诉中盐重庆长寿盐化有限公司、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
第四章 乡风文明
一、 加快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
(一)加快培育文明乡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快培育文明乡风,推进农村开展移风易俗
(三)加快培育文明乡风,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二、 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一)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四)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 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一)实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行动
(二)完善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法律制度体系
(三)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
四、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一)建设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区
(二)支持发展文化产业特色村落
(三)支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体育产业
(四)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
阅读链接“中国农民丰收节”提升农民幸福感
第五章 治理有效
一、 调整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治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二)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机结合
(三)强化乡镇的服务功能
二、 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一)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与任务
(二)正确认识村民委员会与基层人民政府的关系
(三)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四)规范村民议事协商和自治组织运行
三、 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
(一)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
(二)加快农村社会组织培育
(三)提升社会组织专业服务能力
(四)营造社会组织良好发展环境
(五)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四、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一)强化农村矛盾纠纷依法化解
(二)加强农村法治宣传
(三)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和法律公共服务供给
(四)加强平安乡村建设
五、 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治理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微腐败”
(一)农村小微权力运行存在的问题
(二)必须建立规范科学的涉农小微权力运行体系
阅读链接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乡风
第六章 生活富裕
一、 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一)正确认识城市和乡村的关系,统筹城镇和乡村发展
(二)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同步实施、统筹发展
(三)明确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手段和目标
二、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二)促进农村公共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三)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三、 加强农村经济组织建设
(一)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主体
四、 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二)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权益保障
五、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一)健全监测和帮扶机制,稳固脱贫成效
(二)增强内生动力,促进接续发展
(三)加大支持力度,缓解区域发展差距
六、 保障乡村建设用地合理需求
(一)保障乡村振兴建设用地合理需求
(二)满足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
(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阅读链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逐步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第七章 人才建设
一、 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一)健全本土人才培养机制
(二)丰富外部人才引进机制
(三)优化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二、 健全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培养机制
(一)健全农业农村干部队伍的培养机制
(二)丰富农业农村干部培训方式
(三)提高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待遇保障
(四)营造激发农业农村干部队伍潜力的基层管理体制
三、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乡村教育人才培养
(三)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培养
(四)加强乡村高素质农民培育
四、 促进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创新和农民增收
(一)完善扶持和引导政策
(二)加强创业服务
(三)拓宽创新创业就业门路
(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阅读链接让社会工作融入乡村发展
第八章 组织领导
一、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四)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 党的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党的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党的农村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
三、 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
(一)完善乡村振兴目标责任制
(二)建立乡村振兴评估制度
(三)建立乡村振兴报告制度
(四)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监督检查制度
阅读链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一本通是2022年由北京嘉睿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傅思明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一本通》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